控烟:远非劝阻吸烟手势所能解决
被戏称为“史上最严”控烟法规的北京市的控烟条例即将推出,届时执法人员将走上街头,进行劝阻并可罚款,法规也鼓励市民用新媒体监督举报工作。北京市控烟协会为此还发布了待选的三个劝阻吸烟手势,邀请市民投票。一时间,全面推行公共场所控烟,控烟手势哪个强,上街执法可行否等,成为舆论热议的内容。 打破旧有“烟文化” 肖丹(北京朝阳医院教授):积重难返的是我国目前所谓的“烟文化”。我国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相互敬烟、送烟为礼、无烟失敬等社会陋习依然盛行,婚礼、公务活动以及会议上、餐桌上以烟待客现象亦相当普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吸烟的态度,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王梅梅(北京媒体人):应该说对劝阻吸烟手势的选择并不是最为关键的,因为这个活动本质就是呼吁更多市民更积极参与到禁烟的活动中来。氛围有时候特别重要,当更多人表示愿意去阻止,并且越来越多的人真的参与阻止后,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到那个时候,毫不顾忌他人感受的吸烟行为就会减少。 陈琛(深圳公务员):公共场所吸烟,确实影响到了他人的健康生活。除了法律条文的明文禁止,禁烟活动的不断提倡,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也不能忽视烟民的需求,在公共场所设立便捷的吸烟区,引进设备处理吸烟区空气,诸如此类的细节都落实到位,非指定场所的吸烟一律重罚。 关键成败在执法 天是蔚蓝(新浪微博用户):我关心的是投诉后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效果,光举报投诉了,后面的检查却跟不上进度,反而打击市民的积极性。 周卓(广州市版权协会副秘书长):走上街头,这是从条文走向实践很好的一步。只不过从操作性来说可能不一定能达到特别好的效果。实际上,禁烟标识随处可见,相关禁烟条例也是推出多时,效果不尽如人意。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市民素养上的培养还需要给予一定的宽容时间,坦白说,贸然去用手势阻止他人公共场合吸烟,对方是否接受建议在于其素质,同时阻止者沟通方式是否让人愿意接受也影响效果。同时,盯梢需要人力,强制执行的力度到底如何,还需拭目以待。但总的来说,更多这样的禁烟倡议及活动,对于公民的公共空间意识还是大有益处的。 徐小飞(法制晚报评论员):控烟立法被认为是控制吸烟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我国许多省市都进行了专门的地方性控烟立法。但从实践执法情况来看,控烟立法法律实施效果非常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地方十几年来没有开出一张罚单,执法难成为阻碍控烟工作前进的一大难题。当前,控烟执法模式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是我国控烟立法贯彻落实情况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一些地方出现“九龙治水”的控烟执法模式,容易形成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最终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 多管齐下共发力 汤建强(广东省清远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吸烟管理规定是每个省自行规定的,省和市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国家出台禁烟法律,起码有个法律依据,也方便我们铺开工作,引导烟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杨功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烟草业的干扰是中国控烟的最大阻碍。中国烟草控制进步缓慢与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司为成员的部际履约协调机制密切相关。要保证实现全面控烟的承诺,政府强有力的领导至关重要。 叶祝颐(武汉市民):要真正达到控烟目的,除了完善公共场所禁烟的法律法规以外,有三方面工作可做。一、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摆脱对烟草财政的依赖。二、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管住公款烟草消费腐败。三、提高控烟执行力,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乔淑君(北京法律人):国外禁烟许多经验其实也值得我们借鉴,除了各国管用的罚款外,英国屡教不改的违法者无权享受政府免费医疗,法国则会对有戒烟行为的烟民发放戒烟补助,我们的邻邦韩国也在实施“戒烟休假”制度,这都给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思路。 |
关键词:控烟,劝阻吸烟手势,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