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栽好梧桐何愁凤不还巢
半米高的波浪墙,从石家庄市鹿泉区下聂庄村口一直绵延至村里,灰檐白墙,将道路和旁边的麦地分隔开来,远远望去,像是公园专门辟出让游人散步的甬道。村民说:“过两天梧桐树的花都开了,游客也会多起来,在外打工的村民就该回来开农家乐了。” 破败的危房、连茅圈、垃圾横飞、污水横流、洗个澡都得到4公里外的市区……基础设施落后,住房年久失修,生活多有不便,破败之相让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再回来,“空心化”不仅在下聂庄村恐怕在很多农村都很严重。谁愿意总是住着漏雨的房子、走着泥泞的道路呢?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是许多人的心中隐痛,也幻化成绵绵苦涩的乡愁,到底有多少农村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回不去的家园”?我们不知道。在《马向阳下乡记》中大槐树村也面临着乡村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青年在外打工的局面。为什么如此?道理很简单,不少地方每亩粮食纯收入只有数百元,两季庄稼每亩也不过千元上下而已。农民工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顶一亩地耕种两年的收获,谁还愿意死守着农村的一亩三分地? 马向阳凭借自己商业局的背景,引来了资金修路,引来了旅游项目,开起了煎饼公司,凭借土壤中硒元素高引进高端大棚,最后,村庄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可以说李向阳和村民载好梧桐树引得“凤还巢”。而现实中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下聂庄村,又是怎样用“梧桐树”引得在外农民工回家呢? 一是先顾及面子,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堆积了几十年的垃圾被清理,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将“连茅圈”全部改造成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村里为每户村民配备了垃圾桶,成立了专职保洁队伍。村子梧桐树多、有河道、三面环山,所以确定了以徽派元素、复古民居为改造方向,突出了村子“群山环抱、曲水交流、碧桐佳树”的特点。为村民搞旅游打下基础。二是顾及面子,更要顾及“里子”。村子面貌变了,还要为村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品质打下基础。村里重点发展农产品采摘、经济林间作、生态林培育、农家乐打造、垂钓园建设,逐步形成休闲驿站,吸引石家庄市民和周边景区游客到下聂庄村落脚、住宿、就餐。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改变“中国的城市像欧美,中国的农村像非洲”的状况,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愿意回来乐意回来。栽好了“梧桐树”,何愁凤不还巢?(魏金改) |
关键词:新农村,文明,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