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愚人节终于式微了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2015-04-02 09:28: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月1日的愚人节,似乎给整蛊愚人提供了正当的理由。一个有趣的愚人节总能在愚人与被愚中增加快乐的节日气氛,从独乐乐变为众乐乐。不过,在开放尺度不断扩大,各种雷人事件不断升级之后,我们对于愚人节的内容似乎不那么期待了。不知是愚人节真少了乐趣,还是愚人节在我们的话语中原本就不重要?

  愚人节:公共生活学会了幽默

  荣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愚人节又称为万愚节、幽默节。“万愚”强调了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情怀,“幽默”则是一种化差异为共识的机智技巧。

  焦淼淼(北京法律人):网上流行一个段子“2月14日是愚人节,4月1日才是情人节”,对于这样一个日子,直观的感受它可以就是一个节日,也无须做沉重解读,比如就在愚人节,羞涩内敛的中国人鼓起勇气表白,就算被拒绝那就当开了个玩笑,也有台阶下。这个节日有时候就是个私密的事情,娱乐大众与否也并不是重要。

  灵儿(北京电台主持人):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年轻人活得并不轻松。应该说,蛮多人逐渐丧失使自己快乐的能力。愚人节是带给人欢乐的节日,到我们这被置换成了“真心测试节”,用一些并不有趣的内容去测试对方是否对自己关心用心。

  过这个节是强中国人所难

  周卓(广州市版权协会副秘书长):对我本人而言,是否要过这个节日并不重要,毕竟我们是地道中国人,不能没有春节、端午节,愚人节充其量只能是点缀和补充。舶来的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扮演着一种人际互动与沟通的功效,有这样的节日就有了正当的理由互动,是否真的要愚弄人或者整蛊有创意都退居其次,真情交流为主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吧。

  季秦君(前南方都市报记者):中国的文化土壤还是与西方不一样。愚人节的西方式幽默得以实现,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假想一下,我们的官媒合着伙一起愚弄百姓。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大家都会质疑你的权威性,觉得你胡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要愚人节在中国一定娱乐大众其实是强人所难的。

  有可能变成了“公开撒谎”

  曹林(中国青年报评论员):1993年4月1日愚人节前夕,《社会周刊》主编想给广大读者一个天大的“惊喜”,在愚人节那天学西方人出版一个整版的愚人新闻。结果中青报因此惹来不少麻烦,报社也在头版作了道歉声明。22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已经非常开放,新闻已经越来越多元,思想活跃和观念开放的人们对创新保持着高度的赞赏和宽容。今天许多媒体在愚人节时的表现远比当年中青报出格和无厘头多了,愚人新闻,愚人游戏,愚人策划,愚人商品,愚人节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娱乐链条并成为一种文化和商业现象。人们已经养成这样的娱乐精神,习惯了传媒工业和大众文化生产的快乐游戏,不会把策划的愚人节新闻当真,也不会因为被“愚弄”而怒不可遏。

  陈琛(深圳公务员):雷人雷语太多,尤其标题党无节操,大家确实会见怪不怪,愚人节整蛊也就没那么容易拨动大伙的笑筋。但我们是需要用愚人节大家齐齐欢乐来证明国人也有幽默感还是其他?愚人节有24个小时,我只拿出3分钟愚人,这样的3分钟其实也没必要非得强调一下吧。

关键词:愚人节,文化,娱乐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