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高尔夫球场背后的灰色利益
全国已经取缔的高尔夫球场名单30日由国家部委联合公布。包括北京温榆河高尔夫球场等全国66家违法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已经取缔。据悉,按照国务院部署,各地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月31日新华社) 早在2004年1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此后10年间,又下发了相关禁令近10道,据《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显示,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却由2004年的178家增长至2013年的521家。 11年间,近10道有关新建高尔夫球场的禁令,依然挡不住高尔夫球场建设热情。面对不断取缔又不断兴建的循环,需要对相关的监管治理能力进行反思,毕竟高尔夫球场的修建需要大面积的用地。 长期以来,公务消费往往是支撑高尔夫类高端消费的大头,一些落马的官员被报道有高尔夫运动的“雅好”,而一些贿赂也就能投其所好。八项规定执行以来,多地曝出高尔夫球场因生意惨淡不得不谋求转型。3月30日,商务部合作司司长王沈阳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参加企业安排的打高尔夫球等活动,被驻商务部纪检组立案调查。这样的立案佐证了高尔夫类似的活动背后确有权力消费的影子。 在多个部委联合发布的通告中,此次66家高尔夫球场的取缔被表述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难预见,此后各方对于高尔夫球场的清理、取缔力度还将加大。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取缔之后,围绕着高尔夫球场的转型与后续的土地利用和责任界定的问题,也应该得到妥善解决。譬如,绝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存在着先期的违规审批等问题,这之中的责任问题又该如何厘清?这不仅关系到清理、取缔的进度,也将对是否会产生反弹带来深远影响。 作为一项运动,高尔夫本无原罪可言。现今的清理,只是剔除权力为违法兴建球场开绿灯的做法,从而告别那个催生高尔夫球场野蛮生长的“时代”。(朱昌俊) |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灰色利益,取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