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赶考”精神 “警醒”与“提示”并举
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日”,也是我省县以上领导干部集体“警醒日”。(3月23日《河北日报》) 在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京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赶考精神的提出有两层意思:一则是革命胜利,党进入执政掌权时期,面对取得的伟大成绩,共产党人应该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一则是面临即将开启的新纪元,面对新的国情,新的发展机遇,共产党人还需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赶考”精神蕴含的既有警醒之意,也兼具提示之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不惧艰险,励精图治,换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然而,就在人们因国家的发展壮大而欢欣鼓舞的时候,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提出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犹如当头一棒,打醒了那些因丰功伟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人;打醒了那些因前途坎坷而畏缩不前,半途而废的人;打醒了那些因一己私欲而贪图享乐,自毁前程的人。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河北省委将3月23日“赶考日”确定为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集体“警醒日”,引导广大党员弘扬“赶考”精神。河北省作为“赶考”精神的发源地,对弘扬、发展、延续“赶考”精神,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而如何弘扬“赶考”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还需要我们共产党人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砥砺前行。 在和平年代,面对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一些党员干部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被成功牵绊斗志,让功绩冲淡国法。长期如此,一部分人因不思进取而坐吃山空,一事无成;一部分人因贪图享乐而藐视国法,自毁前程;一部分人因拈轻怕重而临阵退缩,毫无担当。这不仅削弱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力,也严重破坏了党员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大党员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谦逊的态度,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顽强的斗志、坚定的信念活在当下,做在当下,拼搏奋进在当下。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它跨过了艰难坎坷,经受了风险考验,支撑着党走过了最艰苦、最暗淡的时期。在新时期,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是我们前进的路上也是荆棘遍布,障碍重重,想要冲破阻碍,越过困难,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不能丢。广大党员只有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在困境中突破思想的束缚,在逆境中冲破困难的阻碍,在前进的路上把准方向,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前行。(张海欧) |
关键词:河北,赶考日,警醒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