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神话露出了“狐狸尾巴”
“辣条”,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菜市场、小卖部甚至网店里都卖得十分火爆,甚至有了国际市场,消费群体以中小学生和留守儿童为主。记者在“辣条”生产集聚地调查发现,“火得不得了”的“辣条”却“脏得不得了”:网友试吃辣条后腹泻,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生产车间那叫一个脏,散发着奇怪气味的粘稠液体,残留着的黑色泥状物,员工不消毒不清洗上厕所后接着工作……(3月15日新华网) “辣条”就是“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面食,没有技术门槛,家庭作坊就能制作,突然被热炒成“史上最牛零食”,可以说是名不副实,只不过是成年人用来怀旧的工具罢了。仔细想想,价格低廉的面食怎么可能一下子变身珍馐佳肴,这是反市场的行为,背后必然存在猫腻。果不其然,“辣条”经不起一次简单的调查,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标准都达不到,露出了“舌尖上的毒药”的原形。 其实,“辣条”神话的“狐狸尾巴”早就露出来了:一则,它销售对象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和留守儿童,这是消费能力不高的群体,也是分辨能力和维权意识不高的群体,说明“辣条”厂家根本没想以质取胜或者打造品牌。你想想,低廉的价格里还要留出厂家和商家的利润,无底线节约成本的食品质量怎么可能会有保障。二则,“辣条”厂家大多隐身于农村地区,就是为了逃避工商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的监督,甚至和地方监管部门串通一气,采取以次充好的办法,打入学校和农村市场。也就是说,“辣条”一直躲着监管,根源在于一直生活在灰色领域,做贼心虚。 显然,揪出“辣条”神话的“狐狸尾巴”,打破分不清虚实的怀旧情结,才能让“辣条”成为安全食品。首先,设立更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辣条”设立一个更高的生产门槛。这样,就会让政府部门多层次的监督师出有名,可以轻松地打掉不合格“辣条”的老巢。其次,为中小学生和留守儿童设立“食品禁区”,并加强宣传,把“辣条”和消费群体隔离开来。再次,除了政府监管外,还可以利用市场规律,用更安全和卫生的面食代替“辣条”,打响青少年“保胃战”。 我一直认为,在怀旧的记忆里,那些为了满足人们多样需求而不得不以次充好的“高级”食品,就像“辣条”等,反而是短缺和低质的象征,是不正常、不健康的,它们应赶紧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不那么正面的市场“遗产”,别让下一代再受一遍我们的罪了。 |
关键词:网店,辣条,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