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一家不要”是环保宣言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张立 2015-03-07 19:27: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三地合作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在环保层面上,河北将如何承接北京大批产业?昨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在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河北不会承接一家污染企业。他同时表示,治理雾霾不能各自为政,否则效果不会理想。(3月5日《京华时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和要义还是要发展。这就离不开而且要最大程度的推进产业的转移和融合。北京、天津等产业转移到河北,这个过程,就有不少的公众关注,是否有污染的企业会转移到河北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陈国鹰厅长“污染企业一家都不承接”的话算是给公众一颗“定心丸”。

  应该说,陈国鹰厅长“污染企业一家都不要”这样的话语,具有极大的感召力,特别是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早就期盼的。但是,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招商引资中,落实到环保审核和治理这样的现实当中,确实需要环保部门“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需要的则是长久持续的治污决心和治污智慧。

  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曾指出,过去环保执法过软过散现象是存在的。这就造成了一些企业只顾着挣钱,而忽视了对污染的治理。而环保部门在整个经济发展和环境执法方面,又处于边缘和被动的局面。所以,即便是经济发展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却成为空气污染的“难民”,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谁都没能摆脱。这样被动的局面下,环境治理只有知耻而后勇、后来居上,才能打破环境污染的尴尬。

  对于污染的治理,京津冀有过比较成功的先例。“APEC蓝”就是这样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是以短期的形式来完成的,虽有成功经验,但还需要进行完善。对于京津冀特别是河北来说,既要阻止污染增量的出现,更要消灭既有存量,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存量对于河北来说,是河北经济发展中企业发展的产物,消灭存量,就必须加大对现有企业治污的投入,会短期内加重企业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注重污染治理,从信贷、市场发展,将会有一个长期的利好,其社会形象也会得到公众的认可。所以,正如陈国鹰厅长所言,只有伤筋动骨,才能换来环境的脱胎换骨。

  对污染企业的拒止,不仅是不让污染企业进河北,这是一个基本前提。还要对现存在京津冀的企业和其他类型污染源进行有效治理,这就需要联合执法和统一政策,要充分研究一省两市的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和城市发展实际,推进联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各自为政的弊端,彻底堵住“污染恶邻”现象。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上海团时曾指出,“经济发展不能再任性了”,也非常幽默地指出,空气污染治理“不能只靠借东风,事在人为”。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具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区域间的整体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治理体系纵向到底的执法力度和横向执法的宽广胸怀和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更是事在人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部分,报告特别强调了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先期可以大有可为的部分,把生态环保和产业升级转型并行提升,可见,两者并不相悖,反倒是可以相互促进。

  不管是总书记切中要害的讲话,还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突出强调,都需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拨云见日的智慧来实现。

  用五年时间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用十年时间实现蓝天白天更多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自信,来源于体制机制优势,更应该来源于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京津冀这个共同体对治理环境的事必躬亲。“污染企业一家不要”,是对公众期待良好环境的承诺,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的宣言书。(张立)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污染企业,环保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