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如何区分小说剧本和真实历史
近期《隋唐英雄之薛刚反唐》正在江苏卫视热播,由惠英红主演的武则天一角以其霸道的形象吸引不少观众的目光,也引来争议:电视剧里的历史人物形象,“艺术发挥”是不是该有个“度”? 在《隋唐英雄5》中,唐皇李治元宵灯会跌落致死,薛家300老小满门抄斩都和武则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起“剪胸”的武媚娘,这个武则天不仅更霸气而且更歹毒。然而历史上,武则天并没有参与到这些“阴谋”当中。热播剧《隋唐英雄5》中,武则天的形象为何如此颠覆? 对此,电视剧主创编剧就表示说,该剧改编自《反唐演义全传》,其中类似李治之死,薛家被满门抄斩这样的故事桥段,都来自于小说之中。不仅如此,此前根据小说改编的评书、戏曲也不少。观众觉得武则天“不随和”了,其实是对这些文学作品不太了解。不要把民间故事当作历史故事看,要有自己的判断。 其实,类似《隋唐英雄5》中武则天形象和历史人物不同的情况有不少经典的案例。观众最为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和历史人物就有出入,所以现在他在大众脑海中的定义依旧是“奸雄”,“奸”的一面被小说故事放大了,反而是因为小说影响力太大,导致被大众“公认”了。另外一个例子在《水浒》中更明显,故事中高俅的形象达到让众人仇恨的地步,然而历史上的高俅原是苏轼小史,为人乖巧,精通刀笔,并没有兴风作浪的能力。 一部和历史相关的作品,不论是电视剧还是文学作品,角色和历史人物难免有出入,越好的作品、越红的影视剧更容易让观众忘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但小说和影视剧毕竟不是史书,“霸气歹毒”的武则天是个塑造出来的角色,适合观众当作小说来看。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观众自身需要提高一点历史知识水平外,电视剧里也应该多一点相关“虚构”的提示为好。(沈卫) |
关键词:隋唐英雄5,武则天,形象颠覆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