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逆向迁徙”是社会变迁下的另类团圆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杨朝清 张贵峰 2015-02-06 09:21: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异乡过年是否还能记得住乡愁

  为了实现过年团聚,一些老人选择“逆向迁徙”——去子女家里过年,这样一种新型的过年团聚方式,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并不罕见。相比传统的子女回父母家过年,这种“逆向迁徙”的父母去子女家过年方式,无疑有着许多明显的好处和方便。比如,不仅可以省去子女往来奔波,有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也能避开春运客流高峰、减少不少购买春运车票麻烦。

  不过尽管如此,进一步细加感受品味,这种父母去子女家过年的新型过年方式,显然又不都只是方便和好处,背后恐怕同样也有不少让人颇感无奈、感伤乃至苦涩的况味。

  首先,对于那些在异地城市打拼的子女来说,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要做到接父母甚至是双方父母来自己家过年,一个基本前提是,自己起码得有一套堪称为家、足以安置父母居住的足够大住房。如媒体报道中的一名女子,为迎接父母来过年,甚至买了门对门的两套房子。如此任性尽孝的女儿当然堪称“孝女”,但这样的尽孝,显然又是以有钱有房为前提的;而这样的前提,对于许多在城市艰难打拼谋生的打工族尤其那些长期处于蜗居状况、常常感到没脸回家的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来说,显然又是并不具备的。如数据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达30.5%,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每逢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样的话语,才会显得如此调动人心、撩拨人情。

  再者,即使不考虑居住问题,选择“逆向迁徙”去子女家里过年,同样还可能面临其他许多不便或不利。比如,就父母而言、从疼爱体恤子女角度,去子女家里过年固然确实能省去子女往来奔波,也确实是能和孩子们团圆,在哪儿都是家,但站在为人子女的角度,以父母的往来奔波为代价来省去子女往来奔波,是否又会让人感到不安、不忍?再如,从传统的过年习俗及其文化内涵角度来审视,不用回家乡就能与父母团圆,固然是一种便利,但是,这样一种“家”与“乡”分割、不得不在异乡团聚的过年方式,是否还能算是文化价值和意义充分完整的过年?通过这样的异乡过年方式,我们是否还能记得住乡愁?(张贵峰)

关键词:春运,逆向迁徙,乡愁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