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焦虑”引发关注
“我家大女儿两个月前开始不好好吃饭,带她看医生说是心理问题。我们开始也将信将疑,但后来发现孩子真的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30岁出头的林女士前不久刚刚荣升“二胎妈妈”,却因为老大的一些行为问题略感头疼,不得已,“儿女双全”所带给她的快乐只能临时“靠边站”。 相差五六岁,老大更易患上“一胎焦虑” “我后悔在生老二之前把老大送去外公外婆家一个月,可能就是这个经历带给了女儿一些心理压力。”林女士表示,如今未满3岁的女儿回到自己身边20余天了,情绪和行为问题明显好转。“其实女儿对刚出生的弟弟一直还好,会亲亲也会去看,只是她自己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反常,表现为行为出现倒退,如出门要抱,不肯自己吃饭,不许我们抱弟弟,故意说不等等。” 记者了解到,与林女士有着相似经历的二胎家庭并不罕见。北京儿童医院主治医师、儿童精神专业医学博士张继水表示,近期在该院心理门诊进行咨询的儿童、家庭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一胎焦虑”现象。 “出现这些问题的一胎子女,通常是心理素质较差或内心比较敏感的孩子。”张医生介绍说,这类孩子会因为家长对于弟弟/妹妹的照顾而产生焦虑情绪,再加上有的家庭在二胎降临后没有能对老大有足够多的关照,就更容易让具有这一特点的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及对家长的依恋,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厌食、乱发脾气、逆反、打小朋友或者夜里哭闹失眠等现象。“从门诊咨询情况看,两孩年龄差在五六岁的家庭,老大出现‘一胎焦虑’的比例相对更大。” 二胎间隔多久生更“和谐”?尚无定论! 对于二胎的生育间隔,记者向20个家有二宝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其中90%的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年龄间隔在2至4岁,年龄差最大的家庭子女间隔6岁半。 “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他们之间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是对妈妈的爱的争夺。现在我家大女儿已经快10岁了,依然会出现妒忌情绪。”曹女士对于老大的心理不满非常理解。只不过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家长自然而然会更多关注其学业情况,这种做法在这个年龄的孩子眼中,就被误认为父母对自己忽视了,同时还将矛盾转向了父母对于弟弟或妹妹的关注。“这也许和大人做得不到位有关。”曹女士提出,其实两个子女的年龄间隔不管有多大,类似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只是从大人的角度讲,带孩子共同成长,孩子的年龄间隔在3岁左右会比6岁更容易一些。 事实上,随着国内“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两个孩子的生育间隔确实是一个新课题。“全世界关于生育间隔的研究,更多关注的都是母婴营养健康,鲜有讨论心理健康等其他可能对中国父母而言更为关注的角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许晶介绍,从现有的美国医学资料来看,二胎和一胎之间建议不低于18个月的时间,这样有利于胎儿和产妇的健康从营养与健康角度看,这一年龄间隔如能达到3至5年更好。 “和年龄差距相比,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更为重要。”儿童医院主治医师张继水建议,家长首先应关注一胎的心理特点,同时注意调整自己的抚养方式,创造机会增加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记者王怡) |
关键词:一胎焦虑,单独两孩,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