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直面农村被过度抽取的现实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杨于泽 2015-02-03 09:18: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形式上高度重视,内容上此次吹响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号角,给人以新希望。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三农”政策,一向被视为“城市回馈农村”。很多人觉得,现在国家在施惠于农民,具体“惠农”之政,包括2006年取消农业税、种粮给补贴、推行新“农合”等。而城市反哺农村的理由,是在中国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承受了资本积累之重。反哺农村,是城市知恩图报。

  今天的城市反哺农村,首先要摆脱道德幻觉。国家免除了农业税、补贴种粮户、补贴乡村公路建设,或许所费不赀,但有笔账要算清楚:农村和农民给了城市多少,而城市现在又反哺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多少。

  现在人们经常说的“城市反哺农村”,是指历史上城市从农村汲取公粮、工业原料,对农民欠下历史的巨债,现在城市有意向农村和农民偿还旧债。如果抽象地讲,似乎是如此;但如果进行量化评估,真相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历史欠账这里姑且不谈,现在城市是否真的在反哺农村,必须用事实和数字说话。当前我国每年对农村转移支付1万亿元规模,听起来城市对农村的回报可谓丰厚。但还是算一笔账:去年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是8896元,鉴于我国家庭户均3.02人,假设其中2人为劳动力,则农村每个劳动力年收入为13344元,月收入1112元。但目前即便在湖北农村,门槛最低的小工活,每人每天工钱约150元,就算每月只工作20天,月收入即可达3000元。

  换句话说,如果对农业劳动力进行成本核算,中国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就是负数。国家需要农民生产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工业原料,但对农民来说这是一桩亏本买卖。虽然政府免除了农业税,给予农民多种补贴,但农民种田仍处于亏本的困境中。

  所谓“城市反哺农村”,严格说,农民未蒙其利。2014年,我国生产粮食6亿多吨、棉花616.1万吨,它支撑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稳定了相关工业原料价格,但中国农民实际上巨亏。其实,中国城市不仅没有反哺农村,而且继续汲取农业劳动成果,从农民的辛勤劳动中汲取工业化所需资本。

  弄清楚城市与农村关系的事实真相,有助于我们反思“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方式、标准和制度安排。具体应当怎么办,是政府应当认真研究的事。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种田不划算,中国农民已经放弃了精耕细作的传统,而改采“懒汉农业”方式,不锄草、不施农家肥、不抗旱,使农业低效问题雪上加霜。

  这当然不能归咎于农民,“懒汉农业”本身就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其根源是农村和农业制度安排,它呼唤国家对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国家作出的一个回应,但还不够。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补贴农业,如何让农村感受到反哺,实际上需要中国政府的更大诚意。(杨于泽)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