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方可医治城市“饥渴”之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郑华 2015-01-23 09:40: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月20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召开河北省南水北调“人人节水行动”推进工作座谈会,对“人人节水行动”进行安排部署。会议提出,要以推进“人人节水行动”为着力点,把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引向深入。(1月21日《河北日报》)

  近日来,身边感冒的人接连不断,听到最多的一句叮嘱便是“多喝水”,这句微小的关怀道出了水之于健康的重要性,就像空气一样,我们太过习以为常,以至于忽视其创造生命、维持生命的强大力量。在我们暂时离开水流却依然肆意开着水管任其流淌的时候,当我们将原本还很清澈的水随意倒掉的时候,当我们用清洁的自来水顺手洗车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下面的这些事实。

  “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并非危言耸听,淡水资源紧张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年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华北地区因地下水超采已形成巨大的地下漏斗。国际公认极度缺水标准是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而河北远低于这一标准,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

  为了缓解严峻水资源紧缺问题,我国于2003年开始实施供给河北、河南、天津、北京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并已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河北因此增加了水资源供给总量,引来水自然是好事,然而事实上情况似乎将更加严峻。

  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导致了供水缺口越来越大,调水并不能根除水资源供需矛盾,反而陷入“扩张—调水—再扩张—再调水”的怪圈。自然系统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发展欲望却是无限的,在这有限与无限之间,协调河北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关系,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水德含和,变通在我,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道出了人水关系的本质,并且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水和谐、重在水德,而水德却得于人的变通,节约用水是突破缺水困境的唯一良方,而节约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再生”。

  规划城市建设,让再生水管网实现全面覆盖。高度重视废水、雨水的回收利用,将此用于农业灌溉和非饮用生活用水。此乃利在千秋,却不一定功在当代的事情,但却是根本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自我救赎之道。

  法治保驾护航,用再生水挤压不合理用水空间。目前不少企业、单位、个人仍然大肆抽取,甚至污染破坏廉价的地下水,再生水立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洗车行等场所只能使用再生水,必须成为不容违背的规定。

  利用价格杠杆,把再生水“龙头”拧得更大。一刀切的用水价格、缺位的节水宣传,让人们似乎产生了一种错觉,我们的城市根本不缺水。以价格差异为核心的水价体系、以物质奖励为激励的节水奖惩、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广泛宣传,是调动再生水消费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城市的“饥渴”之痛,已经深入骨髓,甚至危及生命,而根治其病,首先从不“讳疾忌医”开始,从全社会的重视开始,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良好节水习惯开始。(郑华)

关键词:人人节水行动,河北,南水北调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