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用”乱象凸显管理缺位
儿童调味品、儿童面条、奶粉伴侣、儿童饼干……随着市场的细化和多元化,所谓儿童专用食品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表面看来,“安心”和“营养”似乎是最大的卖点,但是,为了这些卖点而多出来的花费真的值得吗?(1月20日《新京报》)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差距明显,很多食品对成人或许没有害处,但对儿童却可能形成损害。“儿童专用”食品正是依靠科学化和精细化,生产差异化产品,以满足个体差异需求,达到保护孩子的目的。 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儿童专用”食品多已为忽悠的道具,有“儿童”之名却无“专用”之实。大多数的“儿童食品”都是营销噱头,靠此获得家长的青睐,但却根本没有根据儿童特点进行有效的营养配备,更没有根据儿童生理状况而设计生产,很多产品在营养成分上还不及成人食品,有的更是对儿童的身体无利反倒有害。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国内目前还没有出台针对3岁以上儿童食品的相关标准。没有标准自然也就没有参照,给商家的营销忽悠创造了条件。 在很多国家,儿童食品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并细化到每个年龄阶段。其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成分、配比用量和包装标识,都有明确规定,厂家必须依照规定标准进行生产和宣传,否则就会成为不合格产品并涉嫌虚假宣传。而国内在食品分级和市场专业化、细分化方面,还存在着极大差距,对儿童等未成年人的保护,还存在较大的知识误区。仅就药品的分类生产而言,儿童用药品就长期缺位,“儿童用药基本靠掰”的用药体系下,药害事件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有儿童由此致残致死。药品尚且如此,食品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儿童专用”食品的“市场繁荣”,不过是虚假宣传和商业炒作的假象。市场缺陷背后,也是公共管理缺位的生动写照。解决这一乱象,离不开公共管理的及时补位。当务之急,要从规范市场、保护儿童的高度,尽快建立完善“儿童专用”食品标准,让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都有可以参照的依据,为食品的细分化和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堂吉伟德) |
关键词:儿童专用,食品,管理缺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