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华美下的陈腐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戎国强 2015-01-21 09:57: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微信圈里转发最多的几类文章,除了时政、养生这两大类,就是“心灵鸡汤”了,里面有处世哲学、人生箴言、风水命理。这里想说一说其中的“劝善文”。它的鸡汤味,是加了统一制作的“鸡精”,有相同的写作模式,或称公式亦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模式呢?下面这个热传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手法之一是偶然性。一个穷学生,流浪者,与一个救助他的人,再度相遇,时间跨度是10年,空间跨度是从澳洲到中国成都。相遇时身份已经转换,或者说双方关系已完全颠倒,走投无路的流浪者现在成了医生,当年的救助者是他的病人。偶然性就是传奇性,其效果就是晕眩感——多数人没有这种经历,第一阅读感受是意外,是惊奇和感叹:世事纷扰中,茫茫人海间,还有这样的巧遇!人在晕眩时,就无暇顾及、考究其真实性了。

  偶遇、偶然之外,另一个特征,是高度的提纯,纯到没有细节,没有生活的杂质。10年前后,从澳洲到国内,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还经历了什么?他们的内心走过什么样的路程?生活环境的变迁对他们有什么影响?这些一概没有。故事的高度提纯的写法,关闭了所有通向现实世界的路径,故事比童话还纯。十年前与十年后,从澳洲到国内,有一片巨大的开阔地,这片开阔地里,才是故事主人公和他们周围的人,以及所有人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所有人的真实人生。但是,这个故事拉起一道帷幕,把这个广大的真实世界挡在外面。

  当了医生的男主人公认出眼前的病人是他十年前的恩人,但她此刻很落魄,付不起治疗费用。她是晕倒后被人送到医院的。男医生在收费单上画了一条被子,一杯咖啡——当年女主人公对他的帮助;并注明,治疗费用10年前已支付。情节很传奇,有点小波折但很安全,关键是结局很温馨感人,主题思想很正确。但是,这个表面看来很现代时尚的故事,骨子里是老套得不能更老套的劝善模式:因果报应。

  “主题思想”是劝善,其实故事情节的表现恰恰相反。如果女主人公不是回到了成都,而是另一个城市,遇不到男主人公,她还能不能获救?即使是在成都,她不是被送进这所医院呢?进了这所医院但由另一个医生主治呢?遇到了男主人公而人家没有认出她来呢?这么多的巧合当中,只要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这个故事就不存在了——善良原来这么稀有,那么脆弱,要靠那么多的巧合来支撑。这是说这个社会善良的资源丰富呢还是稀缺?如果不是为了报恩,人们还要不要帮助别人呢?现实生活中,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互相扶助并不鲜见,跟这样的人相比,男主人公境界更高吗?用现实这面镜子一照,故事的粗陋就显露无遗了。

  这就是“心灵鸡汤”的特点,描写很唯美,主人公的身份都很高大上,留学啊,海外经历啊,但是,用现实这面镜子的一照,内里的粗陋、陈旧就暴露出来了:不过是因果报应的老套穿了一件时尚马甲罢了。(戎国强)

关键词:朋友圈,心灵鸡汤,写作模式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