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华体”守望精神家园无关身份标签
近日,随着余秀华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这个湖北钟祥市石排镇横店村的农妇火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盛誉,她回应称自己的身份顺序应是女人,农民,诗人。 “秀华体”的走红,在本质上是满足了人们对朴素人性和纯真情感直接而又强烈的诉求。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舆论的关注与追捧,余秀华保持了内心世界的安宁和平淡;她更希望的是,人们能超越“农民诗人”、“脑瘫诗人”这样的身份标签,去关注她的诗歌。 在“浅阅读”大行其道的当下,诗歌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一些缺乏生活体验和真实情感的诗歌,尽管在形式和表达路径下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干瘪、空洞的内容却引发集体“吐槽”,难以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 出身农家、读书不多又身患疾病的余秀华,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富足,婚姻和家庭生活也谈不上幸福,却一直在坚守精神家园,一直在用诗歌清洁和悲悯着自己。在那个现实与虚拟交织的世界里,“秀华体”发泄情绪、表达情感、塑造角色,用诗意的语言书写着人生的爱与痛。 在眼球效应时代,“秀华体”的走红,既和诗歌式微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也和余秀华悲苦的人生境遇息息相关。“秀华体”的稀缺与清新,再加上“农民诗人”、“脑瘫诗人”的符号营销,余秀华成为镁光灯下的宠儿。可是,当公众的注意力远去,“秀华体”又该何去何从? 面对诗歌带来的喧哗和骚动,余秀华终究用诗歌来回应,“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在她看来,网络对自己的关注就像一阵风,刮过去就走了,不用多久,就会回归到以前的生活状态;被太多的人关注并不一定是好事,写诗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 抛开身份标签,“秀华体”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反思——在社会转型时期,老百姓对于诗歌并不缺乏热情;只不过,许多时候他们找不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诗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守望精神家园的真诚诗歌,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杨朝清) |
关键词:余秀华,诗歌,走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