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露宿者,是“美化”市容还是“冷冻”人性?
现代文明城市应该对露宿者有一定包容度 一群露宿者长期霸占大酒店、写字楼下的街道,的确有碍观瞻。但安装喷头喷水驱赶露宿者,手段也显得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未尝不是有碍观瞻。街道城管、物管部门回应,这是为了美化市容,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得已一定要建立在伤害露宿者尊严的基础上吗? 城市集聚露宿者,这是很多大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比如据德国《图片报》1月4日报道,每天在法兰克福机场过夜的流浪汉有50—300人,他们大多选在凌晨1时—6时待在机场,白天则外出闲逛。在现阶段,城市的发展有光鲜的一面,也难免会有灰暗的一面。我们喜欢展示光鲜,但更应该对灰暗的一面有一定的宽容。城市的管理者更应该认识到,露宿者虽是文明的伤疤,但却不能讳疾忌医,不能去遮掩。直面这一问题,不能靠驱赶,需要更积极的行为。以香港为例,时常也发生驱离露宿者行为,但多招谴责。例如,2011年香港康文署通过洒水、撒消毒粉、移走凉亭上盖来驱赶露宿者。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就康文署排斥露宿者一事,约见康文署助理署长,并获得政府部门同意,暂停驱赶露宿者的做法。2013年,香港油尖旺区议会以美化市容环境为由,在渡船街行车天桥底进行围网及放置200多个花盆,并勒令桥底的露宿者停止占用公地,对此,香港立法会上有多名议员谴责港府以绿化为由赶走露宿者是具歧视性的动作。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吴卫东批评,政府没能安排好露宿者的住宿,就已定下期限赶他们离开的做法冷血,更质疑天桥底下种花是浪费公帑。 其实,只要生活条件允许,没有人愿意做露宿者,除非是其有一定的精神疾病。在香港,一般露宿者每个月可以从香港政府领取1850港币的救助金,虽然并不算很多,但一日三餐也可以勉强解决。2011年,香港社会福利署计算机资料系统共登记414名露宿者,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则估计香港街头实际露宿者总人数在1000名左右。香港救助如此,尚且还有露宿者,内地城市自然难免会有不少露宿者。 当露宿者得不到救助,驱离不过是将他们从一地赶到另一地,城市并未真正文明和进步多少。同样是广州,恐怕很多人还记得前两年用水泥浇筑了锥形的“坚牙利齿”,让流浪者“无地自容”。当时,广州市建委回应称水泥锥是市政园林局所建,是为了防止流浪汉留宿桥底影响市容。如今又过了几年,问题依旧。相关部门除了试图将这些露宿者驱离外,还有什么其他保障和救助举措吗? 在一定程度上,义工们的救助都比相关部门将钱浪费在喷水设备上强得多。正如义工们所言,“谁愿意风餐露宿?只是微薄的收入支撑不起在广州住房的开支……此举是在制造仇恨吗?”相关部门如果能提供一定条件的居住场所,能够通过更多的耐心沟通让他们接受帮助,重新融入社会,我想其效果要比喷水驱离强得多,也文明得多。(刘义杰) |
关键词:水驱,露宿者,市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