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利可图的“垃圾思维”
中国遭万亿吨剧毒洋垃圾围城,医疗针头被当玩具。一个名叫王久良的摄影师前后用了3年时间,对中国沿海多个省份进行了调查,发现每年进入中国的塑料垃圾远不止来自美国一家,这些垃圾最终都进入到了大大小小的废塑料回收厂。(1月4日新华网) 从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鸡蛋、瘦肉精火腿肠,这些见诸报端的关于食品安全、工业生产的事件不断突破人们想象力极限,参与到这些罪恶买卖中的企业和个人都令人发指。 此次洋垃圾进口,其实早已持续二十来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表明,到201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洋垃圾就飙升到了115.4亿美元,仅次于当年的农作物、电子产品、化学品和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可观的利润收入促使洋垃圾源源不断的输入,当然也不断地滋养着少数国人的“垃圾思维”:只要有利可图,不在乎手段与付出。 这背后必然少不了利益团体的阻挠,但更值得深思的是,洋垃圾何以如此大摇大摆、肆无忌惮地通过正常的进出口通道抵达中国?从进出口的把关到落地的接货处理,一系列监管执法单位为何就齐齐失声?难道,除了利益熏陶着靠洋垃圾来发财致富的一群人,“垃圾思维”也侵袭着社会管理部门? 不妨剖析一下“洋垃圾”产业背后的猫腻。其一,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在支撑。国人喜洋货,商家握着此条心理脉络大做文章,二次贩卖;其二,有丰厚的利润在诱惑,根据媒体曝光所知,收着国外处理垃圾的费用,又将垃圾翻新贩卖,双管齐下,何乐不为;其三,有疲软的监管在“放任”,洋垃圾大摇大摆进入中国,政府和官员不会不知情,但地方税收也分了一杯羹,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分析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公共事件,无不是利欲熏心之下“垃圾思维”作怪的产物,也正是如此思维在制度和监管双重缺位之下,得以纵容发酵,酝酿出更多悲剧。(黄涛) |
关键词:剧毒,洋垃圾,医疗针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