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消防员职业化的观念阻力
1月2日13时许,黑龙江哈尔滨市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发生火灾,着火仓库先后两次发生坍塌,造成5名消防战士不幸牺牲。(1月4日《法制晚报》) 我国目前消防力量主要为现役武警官兵,这意味着一名普通消防员从进入部队到接受培训、积累经验只有两年时间。而随着业务的熟练,又马上面临退伍,消防能力与经验一次次“从零开始”。这样一种消防队伍建制之下,消防员的职业素养与风险,可想而知。而此次牺牲的一名消防员入伍仅4个月,更足见这种弊端。 消防员职业化声音的出现,自2003年衡阳大火以来就不断强化,但这一改革迟迟难见行动,除了现役武警官兵在培养成本上的优势,更与消防观念的滞后密切相关。一方面,在成本的算计上,我们仍往往只注重物质成本,而忽视了对于“人”的价值的估算。而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之下,消防员的高牺牲率理应被视为是最大的成本。与此同时,注重设备的更新,而忽视消防员个人素养的培育与经验的积累,也是消防能力培养的一种观念偏差。另一方面,还与一种长期以来认为消防救火只是“拼英雄主义与个人勇气”的传统落后安全观有关。因此,要推进消防队伍的职业化,首先务必消除以上观念方面的误区与阻力。 应该看到,随着城市规模与楼层高度的提升,社会对于高效的消防需求已经越来越大,消防早已进入到一个讲究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时代,否则,不但容易导致消防员的高风险,也会令消防救援效率难以提升。这早已在国际方面得到证明。譬如,在挪威奥斯陆消防队,消防员正式工作前要通过体能、技能、理论、心理等9个方面测试和1年培训,这使得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没有一名消防员殉职。而实行职业化消防体制,灭火救援经验也因此得以积累和传承;在美国,消防部门已将消防科学技术当作一门应用科学,非常重视移植其他部门的科研成果为消防部门所用,并在消防员培训里更新这些内容。 此外,我国当前整个应急救援队伍的单一化,甚至片面依赖消防员的现状,也愈发与专业化的救援需求相脱节。这从“救火的是消防员,开锁的是消防员,取马蜂窝的还是消防员……”的调侃中即可见一斑。以此而言,建立多层次的救援体系,亦是提升救援专业度的必要之为。 公众对于专业救援力量的渴求,体现出的是社会对于生命珍视程度的提高——不管是被救援者,还是救援者,他们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同等程度的尊重与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包括消防员在内的救援队伍的职业化,加速专业救援力量的培育,跟上社会对于生命尊重程度提高的步伐,已不容再等。(朱昌俊) |
关键词:消防员,职业化,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