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穷”,“刷脸”何用?
近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闻摄影》任课老师孟祥斌“刷脸”点名在网上引起热议。上课铃声一响,所有到课学生便开始拍合影照,没被拍进去的就算迟到。“下课时,我们还会再次合影,与刚上课时进行对比,早退情况一清二楚。”孟祥斌介绍说,“学生只要‘刷脸’,就有考勤分。”(12月18日中新社) 大学里曾长期流传着一句逃课名言:“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各个学校的论坛贴吧上,“逃课秘诀”也往往成了热帖,可见逃课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反倒成了“必修课”。为了应付学生的逃课,老师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数人头的,有用考勤机的,甚至还有的老师让学生挨个扫二维码、敲图章。华中师范大学孟老师的这个“刷脸”点名,也只不过是老师点名“技穷”之后的又一个无奈之举罢了。 大学课堂为了整顿学风,点名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查出勤率的初衷,更多地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纪律和效果。不可否认,某些教师创新出的点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下了一个紧箍咒,甚至诸如华中师范大学孟老师的“刷脸”点名和集美大学的PPT点名,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老师更快地认识学生。但事实上,不管多么新颖的点名方法,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要么老师自己坚持不下去,要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穷则变、变则通”,逃课依旧! 学生热衷于逃课,固然有学生自律不够、放任自流的原因,但在笔者看来,更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要把学生拉回课堂,首先凭的是过硬的课堂教学水平。精彩的课堂往往座无虚席,名师讲课甚至“人满为患”,我们的大学课程如果能够合理一点,我们的课堂能有一点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学术性,我们的教学能多一点针对性、趣味性,何患学生不上课呢?令学生争相蹭课的哈商大“女神”教师,以及中科院八旬老教授与妻子同台授课20年而人气爆棚即是明证。 更应该看到的是,大学课堂向来注重的是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学生选课上课应该鼓励发展兴趣,学生如对某一门课不喜欢,只需期末通过即可,其他时间,可以允许其旁听其他自己喜欢的课。国内已经有高校在摸索这样的培养模式,如复旦某教师就公开宣布“复旦教室应有允许学生翘课之气量”,认为学生“来或不来,悉听尊便,无须请假”。 教育“技穷”,“刷脸”何用?说到底,用点名、学科成绩、评先评优把学生拴在课堂,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真正的教育于事无补。可以说,如果大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简单的授课模式、枯燥的授课方式、过时的授课内容,以及管理上严进宽出、学习要求低的现状,大学点名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没有终点。 |
关键词:教育,刷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