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迟到大王”奖与陶行知的糖

来源: 西安日报 作者: 王旭东 2014-12-18 08:25:5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昨天上午,一则“温州苍南龙港五小给学生颁发‘迟到大王’奖状”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专业心理老师说,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当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欠妥当。(12月17日《钱江晚报》)

  “迟到大王”奖状,是一个“批评与鞭策”的创意,较之拍桌子弄板凳式的批评效果肯定好,更是比体罚学生强百倍。从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这种形式的不足与欠妥,还要看到其固有的善意与创新,尤其是,“给小欣发了这个奖状后,今天早上就没有迟到了。于是,今天早上,我撤回了原来的奖状,又给她颁发了一个进步奖。”或许,在现代教育体系与环境下,此举不值得提倡,但可以也应该包容。

  在对“迟到大王”奖进行褒贬时,不妨回味一下陶行知的糖,两者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也存在着批评技巧上的差异。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有观点认为,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是一次经典的“心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罚之以心。

  时下,赏识教育沸腾,不过惩罚教育也不能“迟到”。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关键。在育人过程中,赏识教育当然不可少,然而,育人不是一味的“奖赏”,更不能放弃包括惩罚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手段。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古代,老师都有一把戒尺。有人认为,戒尺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儆戒、警示,所以戒尺的形式不可或缺;第二是尺度和方式,正是教育心理学中需要研究的警戒标准。早有人呼吁,我们需要一把充满智慧的“戒尺”。

  笔者以为,当下我们要做的是让惩戒成为一种教育艺术,让学生在受到教师批评惩戒的过程中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反思自己的过错与过失。回避惩戒教育、批评教育,要么继续着“不完整的教育”,要么会加剧体罚、变相体罚行为。批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更要讲究技巧与方式方法。因此,惩罚教育的实践不能丢,但善意创新也不可少。(王旭东)

关键词:迟到大王,奖状,教育艺术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