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政府出钱请人告自己”,有妥有不妥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蒋璟璟 2014-12-10 10:43: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珠海平沙镇政府为了引导“信访户”走法律途径,通过一家镇属国企垫付了26万元诉讼费,帮助老人请律师打官司告自己。但区县两级法院都拒绝受理,现在上访在继续。

  “政府花钱,请信访户告自己。却无奈,两级法院均拒不受理”。这堪称一波三折的剧情,自始至终都给人一种凌乱之感。当然,就最终结果来看,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可必须厘清的是,即便“诉诸法律,定纷止争”的良善初衷最终落空,可当地这份难能可贵的“新尝试”,还是应该获得起码的认同。

  在很多人看来,拒绝受理该案的两级法院,俨然是这出“普法大戏”的最大败笔。可事实上,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许并非全无道理。因为众所周知,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而且当时雇佣双方,早已签订了明确的契约协议,清晰约定了各自的权责利。有鉴于此,如今老人又“要求恢复公务员待遇”,显然并无“充分正当的起诉理由”……尽管一些人对“拒不受理”的结果难以接受,可就目前来看,该决定并无太多过错。

  真正的法治思维、真正的法律信仰,不仅意味着将纠纷诉诸于司法轨道,也意味着对法律裁决持尊重态度。事实上,平沙镇政府请上访户“告自己”,也有着相似的考量:“如果法院判决老人应恢复待遇,政府就按判决执行;如果法院判决老人的要求不合理,老人们也可以息访。”然而,为什么被法院“拒绝立案”的老人们,仍旧会执着地继续信访呢?

  见证此事的来龙去脉,必须承认的是,法律裁决绝非每次都可定纷止争,其势必要有两个前提兜底。其一,公正公平的司法程序,以及对裁决结果的充分阐述;其二,诉讼双方具备健全的法治思维,能够对司法过程和后果给予充分尊重。需要追问的是,平沙镇不惜重金垫付诉讼费,却只换来了一切如旧的结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26万之巨的支出,除了彰显法治决心之外,又有多少现实的意义?

  行政部门固然有义务,鼓励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可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毫不顾忌地动用公共财政,为少数人群的诉讼开支买单。(蒋璟璟)

关键词:镇属国企,诉讼费,打官司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