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缘何公平反被“公平”误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许魏巍 2014-11-11 10:33: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北京、广州等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孩子上学买个进门证。

  划分学区,本来是政府调整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通过学区的划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以期实现各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目的。然而,公平之手,被“市场”借用,择校热是熄火了,但择房热开始接替。

  以前择校靠“递条子”,“送票子”,现在是“拼房子”,关系不顶用了,金钱登场了。权贵,变成了另一种方式,不公,依然照旧。有钱人换房子像换白菜,弄个“学区房”,不是问题。这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配置,被房地产市场绑架,而表面上,房地产倒是借着学区而涨了身价。

  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力量被遏制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扩大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人群,起码让有钱没门路的人有了选择。但是没钱的人呢,机会还是没有增加。对教育资源的选择最大程度地转化成了市场化行为。不公平的状况可能比此前好转,但不公仍然存在。

  “天价学区房”是问题的表现形式,甚至学校的分布也不是问题本质。总的来说,学区划分,让学校平均分布,人人都有学上,资源算是平均配置。但学校与学校之间,差距有时是巨大的,资源不公,体现为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而这个质量,其实也很难说是教育本身,严格来讲,其实是升学质量。

  教育不公平是世界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难以做到教育资源的绝对平均分配。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让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合理分配,尽量缩小“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才是减少教育不公平的根本路径,也是消除“天价学区房”根本的办法。(许魏巍)

关键词:学区房,教育资源,分配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