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文体娱乐

早该管管低俗的“眼球崇拜”了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雷泓霈 2014-10-22 10:40:1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目前中宣部正在牵头制定关于文艺评奖改革的工作意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艺作品评价的标准。特别是要研究制定社会效益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的措施,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群众口碑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坚决防止只看重票房、收视率、点击量等现象。(10月21日新华网)

  收视率、点击率崇拜,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可以激发艺术创作、艺术创新。可文艺作品除了强调娱乐,更要在轻松中陶冶身心、引领善和美,带来道德熏陶,成为催人向上的道德台阶。特别是在物质化社会,文化作品更应该成为一轮明月、一缕清风,带来精神温暖和安全感,成为温馨的“精神小屋”。

  过分放大娱乐功能,忽视了其应该承载的改造社会、培育良知的公共责任、公共功能,诸多“眼球崇拜”,已不是激励向上的艺术杠杆了,而成为了一种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教人向下的不良助推,助长了艺术恶俗和低俗之风。文化公共品成为了无所担当的“消费品”、“个人案头的清供”,“风花雪月小我腔,滥情艳遇生死怨”,文艺价值偏离主流,走向颓废。

  导演陆天明也说,今天的文艺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全盘产业化,票房至上。文化的全盘产业化势必造成所有的文学艺术、人文领域的东西商业化。更有甚者,有些电视台伪造真情,放大道德沦丧和人性的丑恶点,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种所谓的精神产品已成为黑白不分的“精神毒品”,对社会造成了极大毒害。

  我们要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把群众的欣赏标准、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放到重要位置,通过这种文艺作品评价机制、价值机制的调整和转移,引导更多文艺工作者,多一些文化骨气、英气,驱除那些掉到钱眼里的庸俗化作品。(雷泓霈)

关键词:文艺评奖,改革,价值机制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