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15个就业“困难户”专业出炉 你“中枪”了吗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 赵鹏 2014-10-16 10:48: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读:表演、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这些曾经的“香饽饽”专业如今将被打入“冷宫”。教育部门最新公布的近两年来就业率较低的全国15个本科专业当中,这些都“榜上有名”。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也入围全国多个省份就业难名单。

高校盲目增设专业成风,有校拟一年新开56专业。

  教育部公布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

  日前,教育部公布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共15个专业“中枪”。名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并公布,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同时公布的还有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

  记者通过对比各省名单发现,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重灾区”,在不少省份均榜上有名。市场营销专业在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南、广西等省市区就业率走低,公共事业管理则出现在北京、上海、安徽、山东、广东、云南等省市的榜单之上。除此之外,各省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差异较大,例如同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完全不同,北京共有音乐学、社会学、新闻学、表演、经济学等10个专业入选,天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则包括药物制剂、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历史学、针灸推拿学、测绘工程等8个专业。(光明日报)

  名单:

  全国15个就业“困难户”专业具体包括: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

  从地区来看,每个省份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不尽相同,部分省、市和自治区登榜的本科专业与全国榜单也有所出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频繁入榜。(经济日报)

  近两年各地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 河北10个专业上榜

  1.北京

  音乐学、社会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应用物理学、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表演、工商管理、经济学

  2.天津

  药物制剂、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历史学、针灸推拿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化学生物学、测绘工程、教育学

  3.河北

  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大河报)

  你的专业“中枪”了吗?不少“躺枪”学生感到意外

  “我们的专业上低就业率榜了?”听到这个消息,3年前从浙大城市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现在在老家丽水松阳县政府法制办工作的汤柳明显得有些意外。

  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找工作非常幸运,投了不到五份简历,就被三家还不错的单位同时录取。而据他所知,班里其他同学也都顺利找到了工作,而且30名同学中有三分之二都从事了本职工作。

  现在在杭州一家上市公司做宣传工作的姑娘小虞,2年前从浙江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没听说我们班有谁没找到工作的。”不过小虞也坦承,不少同学找到工作还是靠了家里的帮忙。

  而上榜专业中,古典文献学显得尤其神秘。“这是中文系下的一门学科,对口工作主要是去古籍部整理古籍档案或者高校任教。因为专业性较强,多数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哪怕是毕业季也不大有人讨论就业。”浙大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2010级的学生方方(化名)说,他们全班只有10个同学,除了2个同学因为学习双学位等原因延迟毕业外,5个同学选择了读研,1名同学去支教,1名同学选择了自由职业,只有1名同学就业,转行做了文秘,“榜单的统计不具备广泛意义,例如我们整个班就10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改变决定,就是10%的浮动。”(今日早报)

  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冷热背后有何玄机?

  高校设置专业一哄而上,是热门专业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表示,学校不看就业情况,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从根本上讲是不科学的。

  此次公布的湖北高校本科专业最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看似“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专业为何“中枪”?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分析,这些专业本来是社会需求的,但诸多高校一窝蜂地设置相同专业,并在同一时期扩招,导致就业供需矛盾在现阶段集中爆发。

  此外,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叶显发教授说,现在社会对社区全科医生的需求量较多,而高校却培养只钻研某一细分方向的学生,导致这些专业就业率低。

  金融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看似“高大上”专业,大都是近几年新设置的,高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还是一本糊涂账,专业定位不明晰,导致社会对这些专业不了解、不认可。

  实事上,同一专业,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较大。“不同高校拥有不同质量的生源,培养目标不同,毕业生质量也不同,就业情况千差万别。”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事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说。(每日商报)

  热点评论:

  高校专业设置不能只热衷于做“加法”

  每一个新专业的设立,都不是一件小事。对于高校来说,设立新的专业,意味着要有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的配套资源。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有如此多的高校申请设立10个以上的新专业,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学校是否有相应的能力。

  再进一步看,高校如果没有正常的专业退出机制,不仅现存过旧甚至被淘汰的专业依旧在招生,新增的“热门”专业若干年后即便市场需求饱和,也难以退出。其结果,只会造成高校规模一再膨胀、盲目扩张,加剧“就业难”。(中国青年报)

  公布“冷门专业”应“定期化”

  定期公布难就业的专业“榜单”,可以视为教育部管理工作的创新。既从社会需求出发,又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定期发布“冷门专业”榜单,有助于引导高校适时淘汰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倒逼高校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科学地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这也有利于解决学生、学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填报志愿。据了解,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自今年起,编制和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强化对就业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体现了将这一做法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的考量。(光明日报)

  大学专业设置不能“随行就市”

  无论是“布点控制”,还是“优化专业结构”,或是“高校专业宏观管理”的说法都比较委婉和“高大上”。说白了就是专业设置要“随行就市”,对那些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少招甚至砍掉专业停止招生。

  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一年确实比一年大。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在这一现实境况之下,适当考虑就业情况调整专业设置,是一种务实、理性之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迁就“就业率”,在专业设置上就一味地随行就市。大学教育专业设置的“随行就市”,其实并不是拯救大学生就业率的灵丹妙药,其意义有限。(太原晚报)

  林旻煜:是什么造就了就业红黄牌的专业

  教育部对连续两年失业率大、就业率持续走低的高校专业实行亮“红黄牌”制度也有些年头了。纵观多年来的专业红黄牌榜单,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则,某些专业,诸如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连年雷打不动地中枪,就业情况堪忧的情况并没有因为连年上榜而有什么改善。二则,例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知识产权等近些年才兴起的专业也榜上有名。

  发布苦心统计出的专业就业率预警榜单,说明国家教育部很用心,也早已注意到当下大学生就业市场所存在的问题。不过,如果按照市场调节人才结构的正常逻辑,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与社会需求量之间应该是动态平衡的关系,各专业就业率虽然有差别,但大体情况应该大同小异,很难满足“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红牌榜单的条件才对。

  但事实确非如此,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整体萧条,另一方面又是萧条之中的某些专业更将惨淡。实际上,就业红黄牌榜单只不过是再一次敲响了“大学生过剩”乃至某些专业人才严重“供大于求”的尖锐问题的警钟。(荆楚网)

关键词:专业,就业,高校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