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吃空饷” 应该连窝端
近日,全国整治“吃空饷”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10万余“吃空饷”者现形引发舆论热议。依我看,要达到“标本兼治”的整治效果,必须要将“吃空饷”的链条连窝端掉,才能跳出“重复反弹、越打越多”的怪圈。 “鼠患”咋就这么多? 综合近期新闻,全国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强化核查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揪出了挂名鼠、冒名鼠、多头鼠、僵尸鼠等五花八门的“官仓鼠”,令群众瞠目。而“鼠患”背后折射的却是公职人员招聘、选拔、考核、管理等多个环节漏洞的叠加,暴露出现行人事制度和财政制度等方面严重的缺陷。说到底,制度藩篱不牢就像牛栏防鼠,非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容易引起旁人仿效,诱发“破窗”效应,甚至变本加厉。 更可况,一些地方的监管和问责程序已然成了看家摆设。有些单位领导和监管部门,未能做到尽职尽责;有些领导干部成了睁只眼闭只眼的“加菲猫”,为“硕鼠”开绿灯、“打掩护”,风声紧了,拿几只小老鼠应付一下,自己则相安无事;有些领导干部甚至纵容和包庇违法犯罪行为,结成利益共同体。难怪老百姓疑问,猫不抓老鼠,猫还是猫吗? 到底该怎么治? 清除“鼠患”,没有“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态度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就不能打破“官官相互”的利益圈,就不能清扫“权力”为中心交织的人情网,更不能堵死“法不责众”的后路。河北在此次专项整治中“刮骨疗毒”,清理清退55793人,占全国三分之一,虽然露了丑、挨了骂,但下了狠心,聚了民心,开了好头。 利益纠葛斩断难?先从领导身边人“下手”。“吃空饷”者,普遍有背景,有来头,背后往往还存在着利益黑幕。整治之初,不少人伺机窥探,盼望着“雷声大雨点小”,紧握着“救命稻草”不放。河北这次治理“吃空饷”之所以成效显著、反响大,最主要的是先从领导家属子女、亲朋好友清退开始,级级以身作则,层层带头清退。领导身边没了是非,才会迅速聚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正能量,歪风邪气才会被真正刹住。 沉痼自若整治难?必须扎紧制度的藩篱。治理顽疾需“对症下药”。针对各类问题,相关部门应着手制定或完善请销假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死亡公务人员遗属管理、人员借调、工资管理、编制管理等制度,做到预防、管控、监督的无缝隙衔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河北省安排部署的试点县中,宁晋县开发的指纹人像认证系统和到龄退休预警系统,核查出298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吃空饷”现象,充分说明了现代化科技信息管理手段将在今后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反弹回潮保持难?关键是问责三方。近年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这充分说明只要真抓严管、动真碰硬,就没有祛除不了的顽症。一是严惩“吃空饷”者责任。当前很多地方对有关人员一般是追回损失、给予党纪政纪处理了事,极少有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惩处力度不足、违法成本过低也成了“吃空饷”泛滥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无论以哪种形式“吃空饷”,均是对国家财产的非法占有。有关部门应出台针对“吃空饷”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司法解释,对构成犯罪行为的,检察机关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最大程度消除其“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二是追究“操盘手”责任。实际上,发“空饷”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按照滥用职权行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按照滥用职权罪论处。对于“领导的电话”,“说情的条子”也应纳入追责范围。三是查办监管部门责任,如人事、财务、监察等部门失察失职的,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从各个环节堵死“吃空饷”的“后路”。(林栋) |
关键词:吃空饷,监督,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