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红黑榜”不是文明旅游治本之策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2014-10-06 10:26: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马尔代夫海边捞珊瑚,埃及金字塔上刻下“到此一游”,名山大川“垃圾山”……如此旅游陋习,可谓不胜枚举。如何才能医治“旅游病”?有关部门开出了“红黑榜”。2014年国庆长假过半,网友的文明旅游“红黑榜”不时上线。扬州等地旅游部门要求旅行社等及时发布文明旅游“红黑榜”等。《福建省提升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实施方案》等也提出建立游客红黑榜,对遵守文明礼仪的游客给予褒扬,对不文明行为张榜公布。

  尽管《旅游法》第13条明确规定,旅游者应遵守旅游文明行为的规范,但此条款却失之于宽松和抽象。基于社会诚信道德的“红黑榜”建立,针对当前不文明旅游行为把脉开方,通过曝光一些不文明的游客,使其接受社会道德的负面评价,辅以完善征信机制举措,将违法违规的旅游服务单位和个人信息纳入征信平台,更将对肆无忌惮者形成有力遏制,有利于消除当前旅游中的诸般乱象。

  不过,“红黑榜”虽不乏好处,却非治本之策。本质上,“红黑榜”只是一种社会道德评价措施,并不具备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对于有社会良知者,固然是一清醒剂,但对于一些罔顾社会道德的群体,这种公开手段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早在2012年,三亚市即着手健全旅游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旅游诚信“红黑榜”,然而不时出现的“欺客宰客”等不文明事件,仍让这座旅游城市形象受损。

  更值得注意的是,“红黑榜”有侵犯公民权利的隐忧,亟待法律规范。诚然,一些民众在旅游出行中,有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等不文明行为,但不分青红皂白将其张挂于“红黑榜”,则很容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利。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便是,2013年埃及卢克索神庙的中文涂鸦事件,在铺天盖地而来的人肉搜索下,让犯错反悔的未成年人不堪重压。

  纵观世界旅游史,大凡不文明出游行为,处于经济腾飞期的国家居多。实现从不文明到文明的转变,具有文明发展的阶梯性,需要从道德自律、公民意识到法律机制等全面提升。由此看“红黑榜”,努力固然可嘉,但文明旅游还需加油。

   

关键词:不文明,社会,道德

责任编辑:冯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