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送礼干部被免打破官场潜规则
安徽省高院近期对已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毋本人以受贿罪获无期徒刑,萧县80多名“送礼干部”被免职。 如果仅在私下里议论,不做公共场合发言,大概很多旁观者都会觉得毋保良和这80多名干部有点“委屈”。作为受贿者,毋保良收钱有遵从当地风气、“方便开展工作”的原因,也曾通过把贿赂变成公务开支的方式进行自我救赎;作为行贿者,这80多名干部中小部分是在进行权钱交易,大部分还是在遵从一种“联络感情、处好关系”的官场习惯。前者和后者均称送礼风让人“无奈”、“纠结”、有压力,却又以自己的行为助推了这种风气的盛行,这令人愤怒,却也唏嘘。 厌恶潜规则但又服膺潜规则,因潜规则受损但又要通过潜规则止损,这种官场生态恐怕不仅见于萧县一地。坦率地说,无论地域,在体制内工作的基层干部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送礼文化的压力。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送礼并非是要买官卖官、赎买腐败,甚至没有具体的目标所指,而仅仅是为了站队、示好、表态、缴纳“投名状”,宣示服从现有规则。仿佛这样做了,就能寻找到群体成员间那种秘而不宣的认同感;而不这样做,就会时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社会学上,此类反应被称为场域效应:每一个人的行为均被发生行为的场域所影响,也继续塑造着这种场域文化,在交流、互动、冲突中形成了一个群体的交往规则和行为模式。怕打破潜规则,“会暗中被孤立”的受贿者毋保良,担心“大家都送,我不送不好”的萧县干部们,正展现了场域效应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业已成熟的行为模式的强韧。 腐败要除恶务尽,受贿者也罪有应得,同样,行贿即使无所求也可视作一种贪腐的“长线投资”。场域效应的存在,当然不能为行贿者与受贿者辩护,但却做出了“反腐是场持久战”的提醒。官场上的旧观念、旧思想,已经变成了“文化”,形成了规矩,具有巨大的抗压和回弹能力。如果反腐没有持续性和力度,没有再造制度、重塑文化的能力,潜规则就会迅速自我修复,消耗反腐成果,破坏人们在反腐上建立的信心和共识。 拍苍蝇不易,打老虎更难,但破除官场的场域效应,更需要均匀持久地保持寻蝇打虎的力度,并迅速跟进文化建设,形成再立规矩的声势。既然,在收礼上纠结的萧县前县委书记、被送礼风“吹”落马的80名萧县干部,仅是中国基层干部群体的一个缩影,那么这场案子最终“法不容情”的结果,也应该为服从和助长潜规则的官员们敲一声警钟。 |
关键词:送礼干部,被免,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