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体”屡遭质疑 信任危机怎么破?
8月30日中午,网友和朋友爬山,碰到江西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在捡垃圾,于是发了微博,仅过6分钟,新余市委宣传部官微@新余发布便作了转发,结果这两天连遭网友质疑系策划,认为发微博网友在宣传部门实习,工作就是“写微博”,而且这些照片拍摄于不止一个地点和角度。(9月1日新华网) 再一次引发全民侦探游戏!连日来,围绕所谓“偶遇帖”,不同围观者从各个角度切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直至盖棺定论,当真好不热闹。就这样,“官员捡垃圾”的环保亲民之举,沦为“阴谋和反阴谋”的舆论拉锯。 显而易见,“偶遇体”正面临信任危机。这一方面是因为,此类举动曾一度充斥着策划、操控、摆拍;另一方面,雷同的桥段太多太滥。在此语境内,无论“刘捷书记捡垃圾”是否存疑,都会被网友下意识解读成作秀炒作——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会找到各种证据来支撑自身的判断。 微博“刘捷书记捡垃圾”深陷信任漩涡,实则传递了一种普遍性的困境:当政府部门传统的形象包装套路趋于失效,转而借助网络平台树立形象时,往往因为网络与生俱来的反权威、反说教倾向而事与愿违——事实上,所谓“偶遇帖”既发端于民间,就应任其在网络自发发酵、传播。官微的仓促介入,只会给人以怀疑的“借口”。 在报道官员行踪、理念之时,众多官微所秉持的,还仍是传统的“硬灌输”路数,不仅难以实现既定的传播目标,甚至会成为众人围观调侃的对象……线下所惯行的告知式、喊话式的报道路数,一旦全盘搬移到线上空间,很可能变得滑稽可笑。@新余发布的事例再一次证明,官员在网络上谋求更大的存在感与更正面的形象,必须先适应网络的思考和表达方式。(然玉) |
关键词:偶遇,书记,信任危机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