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实现中国绿色崛起需弘扬塞罕坝精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吴树玲 2014-08-22 09:07: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卫星遥感监测下的塞罕坝

卫星遥感监测下的塞罕坝。长城网 张欣 摄

  “第十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千里松林”塞罕坝。在塞罕坝展览馆的参观结束后,记者们与林场优秀职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塞罕坝,一个离北京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的地方,构成了距京津最近、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今天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总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却是一片漫天黄沙、荒无人烟的荒漠。

  勤劳勇敢的塞罕坝人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用52年的时间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让沙漠成绿洲、变荒原为林海的人间奇迹,为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人,拥有再多的财富,身体不好也没法享受;没有生存的环境,我们的经济再发达也无济于事。近些年来,严重的风沙、雾霾天气严重困扰着京津地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我们注重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今天雾霾横行的状况。虽然近些年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富起来了,但是我们面临由“粗放型”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却更加严峻复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绝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在这严峻形势下,塞罕坝这颗中国华北地区的“绿肺”给京津冀输送了救命的养分。通过52年的努力,真正实现了为首都堵沙源、为天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在京津冀联系日益紧密、走向协同的今天,塞罕坝不仅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治沙的环境保护作用,更加带动京津地区林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而仅仅依靠塞罕坝这一栋防火墙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包括提出“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都表示要痛下“杀手”,严打危害环境的行为。我们应学习和发扬伟大的塞罕坝精神,在全国各地都植入一颗颗“绿肺”,让祖国人民在各地都能自由呼吸,畅想蓝天白云。

  美好、健康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为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为了青山碧水,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去整治,我相信,一个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社会即将实现,中国必将会绿色崛起。(吴树玲)‍

关键词:塞罕坝,绿色崛起,河北行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