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一个人的毕业照”祝福之余需要思考什么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王石川 2014-06-20 10:18: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对恐龙痴迷不已的罗斯教授,如今在北京大学有了“继承人”。日前,北大2010级古生物学专业学生薛逸凡的“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北大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表示,“这是全中国唯一只有1名学生的专业。”

  这张一个人的毕业照,点燃了网友的调侃热情:“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太厉害了,北大名师一对一教育,北大是她家,老师是她家教啊!”“这连逃课都没法逃”……其实,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目前已经“四代单传”。

  愈冷,坚守愈可贵。在社会上,哪种专业日后就业容易、待遇优渥、社会地位体面,哪种专业的报考人数多。人各有志,但一个时代总需要一些拥抱理想的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向学问。

  古生物学专业确实冷僻,但不代表不重要。卢晓东表示,“古生物没办法让人发财致富,学古生物的都一定是感兴趣的”“人少,但他们就像宝石一样珍贵”。当初,薛逸凡报考古生物学专业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走过四年,薛逸凡的内心一定不寂寞。《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每一个志向高洁、确定信念就抱定不放的人,都值得礼赞。

  薛逸凡可敬,北大元培学院同样可圈可点。不少大学早已停开古生物学专业,北大的坚守体现了一种责任。有的大学特别“与时俱进”,什么专业能招到人,什么专业能赚钱,什么专业最容易与权贵打交道,就开设什么专业。有人说,大学应该是人类社会积累知识、固守良知的堡垒,也应该是超越世俗生活保持独立思考的高原。诚然,真正有抱负、有责任的大学,还是需要一些精气神,不为世俗所绑架,不急功近利,而是脚踏实地,目光深邃而长远。

  据悉,薛逸凡的毕业论文有望在美国一家权威业内期刊发表,她本人也即将留美深造。在祝福薛逸凡之余,我们还需思考,大学里的冷专业委实不少,它们何去何从,大学何作何为?比如2011年,浙江大学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中,哲学系毕业生只有3人。此前已有人建议取消哲学专业,理由是哲学是无用之学。果真该取消吗?

  摘编自《新民晚报》6月19日文/王石川

关键词:一个人的毕业照,北大,古生物学专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