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两个功底” 提升文化自信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6-13 13:28: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石,是创作生产具有深厚民族和地域特色优秀作品的前提。提升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文艺崛起、建设文化强省的思想条件。文化自信从哪里来?从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扎实的实践功底来。

  “……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忘记了。”不可否认,当前确有一些文化工作者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那么自信:搞文艺批评的张口闭口福柯、尼采,写小说的只知道卡尔维诺、卡夫卡,搞戏剧的则大谈布莱希特、斯坦尼体系……这种心态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一味模仿西方,生产一些不中不西、令人晕头转向的东西,怎能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缺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明清小说……5000年文明史,中华文化创造过多次辉煌,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其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不衰的思想魅力、独特的文化价值,已成为世界文明共有的精神财富。英国哲学家罗素即认为,“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

  提升文化自信,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夯实自己的文化功底。农民的房梁上都有一本家谱,文化工作者的心中也须有一本传统文化的“家谱”。抛弃文化传统,割断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成为无根浮萍、断线风筝。所以,广大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多读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以实事求是、辩证取用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把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传承下去,真正在创作中把传统文化这个本和根坚守下去。

  提升文化自信,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夯实自己的实践功底。“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作者“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要充分认识到,艺术“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离开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实践,艺术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工作者只能成为“空头文学家”、“空头艺术家”。所以,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拜人民为师、拜实践为师,在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文艺素材,激发内心的创作热情,锤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作为文化大省,河北的传统文化是挖掘不尽的宝贵资源;在这个值得讴歌的时代,燕赵儿女大情大义、奋发向上的精神,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的实践,互助友爱、扶危济困的善举,都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广大文化工作者只要从中汲取营养,夯实自己的文化功底和实践功底,提升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引领社会前进的精品力作,为实现文艺崛起、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创新,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