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请您为破解高校“特招”腐败支个招

来源: 西安日报 作者: 王军荣 张卫斌 刘建国 张传发 2014-06-10 08:35:2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破解“特招”腐败要把高校行政化色彩进一步弱化

  一位招生就业处处长,竟然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受贿达到1000余万元,的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种现象并非个案,根据相关报道来看,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腐败“重灾区”。而且,自主招生已经沦为“点招”通道,一个点招名额可以卖到100万元;调换专业少则几万元,多则10余万元。

  其实,早在十年前,高校自主招生的大幕就已经开启,该制度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吸引更多的特长人才进入高校学习深造。而且,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确实体现出了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很多具有一技之长和突出能力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开小灶”的方式步入高校。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丑态,招生权力被相关责任人乱用、滥用,严重损害了“特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戕害了其他考生的合法权益。

  坦白而言,自主招生本是选拔人才的捷径,缘何沦为权钱交易的工具呢?就笔者来看,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社会外界对“特招”不了解、不知晓,自然是“特招”腐败的一个原因。但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高校特招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权力的过于垄断,从而滋生了贪腐现象。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言,不少学校内部决策没有民主决策,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沦为摆设,招生指标成为少数人权力寻租的资源。

  本质上来看,对于“特招”制度,外部的监督亟须跟进,不断补足监督层面的短板和空白。与此同时,高校内部的行政色彩更需要进一步弱化,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打破相关负责人“一言堂”的话语权,将“特招”权力进行分化。高校管理权和招生权有必要分离,将招生权更多地赋予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通过民主参与和表决的程序,严格操作招考程序,真正做到阳光化公开。

  绝对的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必然会面临滥用的危险,甚至沦为权钱交易的奴仆。在此,剥离“特招”过程中的权力行政化色彩,将更多的民主因素融入其中,应是“特招”公正透明化的应有之举。(刘建国)

关键词:高校,特招,腐败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