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晒会议费:一年花费上千万 每天开会数百人
统计口径“打混仗”,“会议费”还隐藏着什么? 花都区在给记者的书面答复中回应称,由于对会议费预算编制口径理解不统一,将部分培训费列入了会议费预算。但到底有多少培训费被“打包”进会议费却没有交待,只是举例称,区教育局列了200万元培训费进入会议费。 广州市教育局回应,其下包含66个预算单位、人多会多。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回应,因统计口径调整,将此前列入专项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资金中的费用列入部门预算,导致会议费飙升4倍。 这些回应虽然看起来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还是反映出预算科目管理的混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认为,根据《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会议费与培训费分属不同科目,不应混为一谈。虽然不排除有些培训的形式与会议相似,有的会议借着培训召开,造成经费混淆,但这一问题恰恰说明当前预算管理的松懈,支出随意、混放的现象非常突出。 “一项支出超了,就放进其他科目,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很常见。”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傅元略坦言,因为经费突破标准,必须要向人大报告,经人大批准,为避免这样的程序,一些单位会把超出部分放入其他科目,鱼目混珠,减少麻烦。 记者采访发现,在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下,公务接待的口袋越扎越紧,大张旗鼓的吃吃喝喝明显减少,但隐蔽的吃喝行为仍在继续,不少就藏在“会议费”的“账单”里。广州市一名在机关办公室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如今,有单位将一些集体外出活动列入会议费支出,在一些定点酒店接待,票据也是走会议费。 根据预算安排,广州市本级各部门2014年会议费总额2.26亿元,比2013年的2.9亿元下降超过22%。本年度的“三公”经费总额为4.79亿元,与公众已经关注多年的“三公”经费相比较,可以看出,会议费是名符其实的“第四公”,而且额度相当大。 为什么会议费会膨胀成“第四公”?蒋洪认为,眼下,人们对“三公”消费越盯越紧,一些招待经费就被作为会议费掩盖起来,借着开会的名义继续进行。而会议费这一科目的设计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对其含义、口径加以梳理,“否则真会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名财政部门的干部也向记者透露,哪笔支出放在哪一项,各部门单位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即便是业务部门也很难从庞大的数据中审核出来。 深圳市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说,不排除有的地方在会议费中开支吃喝账,这在过去也有案可查。在额度相当于半个“三公”总额的情况下,要防止有的地方借会议之名继续行吃喝之实。 |
关键词:广州,会议费,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