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口倒下的责任心谁来扶
扶老人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事儿,扶不扶青年人,这似乎也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儿。在深圳,35岁外企女经理梁娅倒下后有发出求救动作。然而,没有人扶,也没有人给她盖件衣服,保持同一姿态约50分钟后,梁娅躺在冰冷地上停止了呼吸。 如此非正常死亡令人痛惋,网上也掀起“扶不扶”的道德质疑。或许,过度纠缠于“扶不扶”的讨论,对道德很可能形成反面导向。对待这类事件,更应该围绕具体细节,通过寻找每一次社会公共救助的缺口和漏洞,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至于道德修补,更多也只能靠每一个细节行动来支撑。 那么,现在就关注从梁娅倒下到被发现死亡这50分钟,到底有哪些问题漏洞,让这样年轻的生命没能被合理及时抢救。根据监控录像,事发地在人流密集的地铁口,有公共服务人员,在这样情境之下,很多人未施援手可能会与缺少相关意识,缺乏急救常识有关,而不是害怕被“赖上”。 值得注意的是,地铁工作人员接到乘客报告后,先后向运营管理办公室、公安局以及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支援。然而,地铁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并没有将梁娅扶起来,也没有采取急救措施。地铁站作为一个可能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场所,工作人员难道不应具有急救常识,没有高效的应急救助机制吗? 半个多小时后,民警赶到现场。不过,民警与地铁工作人员一样,仍在一旁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苦等救护车。深圳市急救中心称,他们接到地铁站工作人员的电话是在10点46分,直到11点18分救护车才赶到现场。这些细节都包裹着太多疑问,比如,民警为什么那么晚才赶到现场?他们难道也不具备一定的救助常识?为什么急救中心接到地铁站的电话会那么晚?为什么像110与120之类的社会联动体系仍然还有那么多的断裂地带? 很显然,梁娅死在地铁口没能得到及时救援,不应该再简单指摘公民道德了,而应该拷问公共管理。令人不堪的是,不论是地铁站、民警还是急救中心,现在都一脸无辜,都在阐述自身的尽职尽力。回过头来想想,这些年,关于对公民救助行为的保护,关于城市应急机制的建设,关于公共安全体系的构建,民意都一再表达过强烈吁求,然而,一个公民倒地也让很多部门束手无策,这难道还不是公共管理的耻辱吗?那么,现在,谁应对死在地铁口的公民负责?(单士兵) |
关键词:梁娅,地铁口,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