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曹林:看待“雾霾防治”须有的公民理性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20 11:1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曹林

  这一年以来持续、高发、频发、连片、且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使以前被忽视的大气污染的问题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空气不适合人类居住”和“污染将使中国地产一文不值”虽有点耸人听闻,却让中国社会自上而下感受到了一种无力的焦虑和无解的迷茫,不知道怎么去消除。这种“雾锁霾困”之下的无力感使上上下下痛定思痛,高层重视、公众呼吁,地方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治理雾霾,有的着力治标,有的着力治本。

  诚然,防治大气污染,需要各级政府的决心、勇气、行动,但更需要公众理性地看待。在雾霾问题上没有人可以置身于外,公民的理性与政府的果断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防治污染的合力。

  首要的是要有“过程的理性”,也就是有耐心等待治理的过程,而不是立刻需要看到“不再有雾霾”这个结果。那种寄望“治雾必须立竿见影”的思维,不仅不切实际,也会形成一种非理性的舆论压力,使承受压力的政府部门采用急躁的方式和手段去治霾。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雾霾虽然很严重,但解决这个问题无法做到立竿见影,而需要一个治理的过程。雾霾虽是近几年才集中爆发,但并非是因为防治比以前松了。环境的恶化是一个过程,这是数十年“先把经济搞上去,其他问题再说”的功利思维所累积的结果,使环境的承受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于是雾霾爆发。

  既然恶化是一个过程,那治理绝不是指日可待的事,也需要一个过程。专家说需要10年到20年的时间,虽然情感上不愿意在这种吸霾中等待,这却是无奈的现实。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使政府为大气污染防治投了很多钱做了很多事,雾霾在一段时间中仍会不断造访,甚至还很严重。并非政府不作为,而是我们必须要承受治理中的这个过程。

  其次需要的是“平衡的理性”,也就是在各种利益中进行平衡,因为政府所要做面对的不仅仅是治理雾霾这唯一难题,还要面对很多问题,如协调多种利益关系。一些人把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想得特别容易,不就是污染企业造成的吗?将那些企业都关了不就行了。实际上雾霾形成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光有产业性污染,还有现代生活带来的弊病,比如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怎么办呢?为了解决雾霾问题,谁能说让汽车全部都停驶呢?即便是关停污染企业,事实上也需要面对极为复杂的冲突,比如下岗职工的安置及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得到妥善的安置。因此在治污的过程中还需要在诸种利益中进行平衡,不是想像中的“一刀切”那么简单。“破除GDP崇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处处有阻力,阻力的来源也不仅仅是政府和官员。

  最后需要的就是“自省的理性”和“参与的理性”。春节多地又是持续的雾霾天,可各地仍是鞭炮震耳欲聋,让人异常尴尬。特别是元宵节那天,雾霾本来就非常严重,政府建议少放或不放鞭炮,可那天不少地方仍在用“最后的疯狂”加剧着污染。既然总是抱怨雾霾严重,可又为什么不能不放鞭炮呢?说到污染防治,许多人都会把责任推给政府,可像这样的公共问题上,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改革者,污染才不会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

  雾霾成为常态的语境中,我们编出了很多段子嘲笑雾霾,其实不过是在嘲笑自己。每个人都轻松地把雾霾的责任推给了别人,不是自己开小作坊造成的,不是自己开车造成的,不是自己做饭造成的,不是自己放烟火鞭炮造成的,可那是谁造成的呢?也许每个人都参与到治霾的努力中,而不是将治霾责任推给别人,这个问题才会有解。这种理性也是公民应有的美德。(注:稍作调整)

关键词:雾霾,防治,公民理性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