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过大年,新桃旧符的时代况味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09 14: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上班了,大家互道问候,心照不宣,春节假期画上了句号。江南清寒料峭,北国瑞雪尚飘,无论南北,春意已经丝丝缕缕浸润在树梢与眉梢。

  马年春节,余音绕梁。这余音里,有温情的怀旧念想,“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有浩瀚的古典乡愁,“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有让人爱怨交加的旧俗,压岁钱中的温暖与攀比、年夜饭中的长辈关怀与小辈婚恋压力、爆竹声声中恼人的雾霾借发财心愿乘虚而入;更有花样翻新的新式年俗,诸如隔座拜年靠手机,微信群里抢红包,海外亲友的视频拜年,林林总总的“马上”体吉利话儿……

  这个新年,仿佛家家收拾起怀旧心境,却又户户不提防布新的欲望。新俗与旧礼,尖锐而醒目地交织在春天的节日,互不相让,也互相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儿女,在这个庄重而温馨的中国年,不管是守旧俗的温暖与不甘,还是依新制的闹腾与失意,都有些悲欣交集,乃至进退失据。数日欢聚,让人在重新出发时有了亲情这碗酒铺垫的底气,却也拂之难去“恐归”、“恐聚”族生存与发展的重重压力。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现实困境,但是,上下五千年,没有哪一代像当今中国人这样,在短暂的有生之年骐骥一跃,横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数个反差巨大的社会形态,从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为目标,到移动终端将很多人一“网”打尽。沧桑巨变中,风俗二字飘忽不定。

  所谓风俗,得有历史感,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约定而俗成,让国人敬服遵从。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不期而遇,一切都太过匆匆,所有新鲜热闹还来不及成“俗”,便风化无痕。

  春节风俗的新旧交响,是变动不居的时代缩影,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几个月就是“一代”,时尚奇巧各领风骚唯三五天而已。然而,借着中国年,国人向着文化和情感回归的迫切,仍然构成当代中国心灵图谱最动人的一笔。

  一个曾经用三百诗篇“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优雅古国,在经济高速起飞之际,或因暂时无暇回顾而失落了温暖旧俗,当物质生活渐次丰盈后,对精神家园、对情感厚度的追寻渴望,会借着年节,借着各种契机重新于归。

  过大年捧着新桃旧符高歌长醉,我们在大时代中寻找一方心魂相守的文化净土和情感净土。值得庆幸的是,新也罢旧也罢,雅也罢俗也罢,中也罢西也罢,多元化的时代,让我们拥有远比先人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人纠结的是,在世俗的眼光、陈旧的传统中,我们却随风而从俗,仿佛失去了敢于坚守的文化根基。

  对渐渐丢失的农耕时代年俗细节,不必太过伤感。但一代人在潮流中飘忽难安的文化惶惑却不可小觑。春节的作用,是一年一度温暖的提醒:忙碌中不要忘了,生命中还有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等待我们眷顾,比如亲情,比如文化,比如民族凝聚力。这个春天,“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李泓冰)

关键词:春节,风俗,中国年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