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中学习担当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9 17:2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一文发表后,引起很大的反响。年轻时期的习近平在正定的一番作为,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一名思想开放、作风优良、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年轻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

  在此文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青年习近平在主政一方中所表现出来的担当精神,在那个时代,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相较而言,改革2.0版本的当下,担当精神亟需回归。

  众所周知,虽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国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文革时期紧张的政治气氛依然没有消除,方向问题、路线问题依然是摆在执政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宁肯不做,也不能做错,因为“盲目”尝试可能会被戴上“资本主义”“冒尖主义”的政治帽子。经过若干年的探索,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才真正吹散了人们心里最后的一丝雾霾。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2年,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在看到“高产穷县”群众满足不了温饱的现状后,习近平同志毅然决然放下所谓的“路线问题”“方向问题”,不顾可能给自己前途造成的不良影响,果断扔掉正定群众难以承受的“高产”的大帽子,向上级如实反映实情,并最终促成此事的解决。

  这虽然只是习近平正定期间的一件往事,但所反映的精神却并不过时,这既反映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可贵品质。“实事求是”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包含了共产党人几十年的血与泪的经验,是毛邓思想的精髓;“敢于担当”虽然也只有四个字,但知易行难,尤其在那样的政治氛围下,敢为天下先的恐怕也并不多。

  笔者看来,这种担当精神固然是一名领导干部当有的职业精神,但如果没有对群众的深情厚谊,恐怕也不容易做到。昨日的习近平为了正定群众敢于“不顾后果”,向上级“公开叫板”,今天的总书记也必然敢于为了群众向“不良作风”,向“制度顽疾”叫板。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那句“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誓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石宁辉)

关键词:正定,担当,职业精神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