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托举起三大球
2013年,对于男足、男篮和女排国家队来说,留下了不少黑色记忆。而以足球和篮球为标志的职业化改革也走过了20年,其间乱象频出,质疑不断。三大球成绩的滑坡、人才的凋零、市场的无序,与大众的关注和期待形成强烈反差,也招致诸多责难,以致圈中人语:“时至今日,三大球的现状,仍然给中国体育人带来挥之不去的尴尬和压力。” 近几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上,“振兴三大球”都是热点之一。但三大球积弱不振,始终难觅良方。在世界范围内,三大球基本都是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拔尖的项目,此类项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国内联赛的职业化改革为何20年间屡次跌跤,联赛和国家队、联赛和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梳理?痛定思痛之余,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向纵深推进职业化改革了。 足球篮球并非错走了职业化之路,种种问题反复出现的更主要原因是政企不分、管办不分、职业化改革不彻底所致。职业联赛的本质是给社会提供一个高水平、富有观赏性的赛事产品,其发展应当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由市场规律主导和调节。 在这个过程中,联赛向上成为国家队的根基,向下成为青少年的榜样。但在20年来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代表行政力量的管理中心和社团性质的项目协会依然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市场与行政的博弈内耗严重,从管理者一些违背职业联赛规律的做法不难看出,奥运战略与职业体育往往成为矛盾焦点,似乎难以两全。以“职业”之名推行的联赛,在如何看待和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中,还存在结构性的弊病,让改革无法深化、到位,也让联赛被贴上了“伪职业”的标签。 在目前的运行体系下,联赛各方难以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由此带来的各种短视行为、互损墙角的手段或隐或现。成功如广州恒大者,虽然在自身俱乐部建设方面有了一些积极探索,但也难言联赛就此能改头换面,更不要谈促成联赛转入良性循环。20年来,足球和篮球联赛引入的社会资本早已以亿计,但健康、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显然不是仅靠巨额资金的涌入就能搭建而成。 值得肯定的是,在职业化的探索中,尽管还有诸多限制与阻碍,但足球联赛在俱乐部准入机制、自由转会制度等方面已初具国际通行的规则体系。不久前,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也表态,联赛管办分离正在研讨中,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不论20年累积起的是经验还是教训,其倒逼效应已经推动职业体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人们可以等待,但不该在等待中空耗。(晨曦) |
关键词:三大球,职业体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