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农村本科生缘何就业难?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7 10: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26日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12月26日安徽卫视)

  与家在城市的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的并不是自身的人力资本,而是缺乏外部的社会支持,在信息获取、机会获得上处于劣势地位。

  在分析就业现象时,美国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关系”和“强关系”的概念。所谓弱关系,是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强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求职者更多地通过弱关系来实现工作匹配;而在我国,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强关系的力量更为强大,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深刻影响就业质量。

  大学生求职者的强关系,说到底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熟人网络。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农村本科生所依靠的熟人网络,在社会资源配置格局中处于有心无力的被支配地位,通过强关系帮助农村本科生就业的能力十分薄弱。缺乏社会支持的农村本科生,得不到有力的强关系庇护和关照,往往只能自力更生。

  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本科生的就业困难。不论是户籍上的限本地户口、本地生源优先,还是“学历泡沫”导致的就业门槛虚高,使农村本科生因学历“门槛”止步,那些或明或暗的制度“壁垒”和人为“藩篱”,让农村本科生“望工作兴叹”。

  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社会,理应给农村本科生提供更多社会流动的机会和渠道。要改变“农村本科生就业最困难”的境况,就必须将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就业工作中,要给予农村本科生一定的照顾政策;另一方面,要不断减少就业歧视,为农村本科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在“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道路上,农村本科生不能成为社会的“弃儿”。健全社会支持,为农村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综合实力。只有内外兼修,农村本科生的就业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顺畅。(杨朝清)

关键词:农村,本科生,就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