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心的就业数据能否再详备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今年1—9份,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06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提前完成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的全年预期目标。 目标完成,当然令人振奋。尤其是在经济增速回落、高校毕业生达历史之最的699万人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今取得超前完成目标任务这样的成绩,的确如一些人所评价的那样,“来之不易”。 不过,有一种听起来可能不太悦耳的声音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很多人感觉身边“宅男”“宅女”不少,无所事事者众,由此得出“工作难找”的结论。而且,就在两三个月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媒体几乎众口一词地报道“就业之难”,猜测完成全年就业目标“难上加难”。何以几个月过去,风头就转向为“提前完成就业目标”了?这种声音,当然未必靠得住,也未必就是对如今的就业数据心存怀疑,只是感觉自己的感受怎么就和外界如此不协调。 民众的这种感觉和感叹,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也并非一时养成。当人们见惯了很多任务没有不“超前完成”的,人们自然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防御心理:你说的这个怎么跟我的感觉不一样啊? 事实上,无论是物价指数,还是消费指数;无论是经济增长的企稳回升,还是就业任务的提前完成,凡此种种,只有让相关数据更加详备、更加具体、更加直观,让人们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才有助于消除人们内心的怀疑和迷惑。 仍以就业来说事。比如,在城镇新增就业方面,全国30多个省区市,各自的新增就业情况有什么不同?既然全国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那么是否每个地方都完成得比较好?各地新增就业,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新增就业的去向,是民营企业多?还是国企多?如果有了这些方面更为详细的信息,社会就业人群就可以据此发现哪些行业的就业形势好,哪些行业需求大,从而调整就业预期,更好地实现就业;社会力量也可以从这些新增就业信息中,看出哪些行业发展势头好,哪些行业较有潜力,就可以据此作出参与到相关行业的决策;透过这些信息,人们还能看到哪些地方的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上做出了较多贡献等等。因此可以说,更加详细的就业信息,附加值其实更高。 往远了说,让公布的就业等数据更加详细,还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在要求。只有政府所公开的信息更加透明、详备,人们才能透过信息的方方面面,看出政府工作的细致与周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政府服务为民的用心和诚意。只有政府公布的信息更加详细,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进而才谈得上表达权、监督权。其实,很多时候,人们追求的公平与正义,恰与信息权利的公平有关。良性的官民互动,请从政府公布的信息更加透明开始。(李代祥) |
关键词:城镇,登记,失业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