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新规:把纪律细化成“红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实在、具体,让人耳目一新。细致的规定彰显了中央力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决心。 干部出差吃、住、行涉及事项琐碎繁杂,规范起来不易。如果粗线条地提出要求,操作起来很难落实。这次出台的《规定》显然吸取了以往这方面的经验,针对近年来容易出问题的具体事项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等。这样的规定给百姓看得见的目标,给基层看得见的尺度,给社会可期待的信心。 公务接待新规从严、从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从严禁公款购买月饼、贺年卡、烟花爆竹,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从“不得超标准安排用餐”“严格控制陪同人员”到如今“工作餐应当提供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陪餐不得超过3人”“住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等,纪律细化成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红线”,不仅大大压缩了基层执行的自由裁量权,有效避免政策落实下去“变味儿”,还直指百姓深恶痛绝的“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触碰了公务人员习以为常的灰色利益。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看似寻常的公务接待铺张浪费抓起,管住胡吃海喝的嘴,刹住出差住宿攀比之风,既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举,也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当然,新规能否带来公务接待新风,关键还在于落实。新规明确了问责要求,但谁来监督、谁来问责,既需有关方面扎实工作,更需公开社会监督办法,把新规的执行晒在阳光下。从长远看,进一步公开“三公经费”支出、严格财政预算制度等,才是治本之策。 聚沙成塔,积小致巨。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政府的公信力正是由一点一滴的反腐举措体现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首先要编织好笼子,防止自由进出。只有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新规,让好制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真正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新华社记者杨玉华、周畅) |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