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点评河北

两种模范同等待遇的社会引导意义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6 07:5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储瑞耕

  11月20日有关新闻发布:在河北省范围内,全国和省的道德模范可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有关待遇政策,其中包括工资、退休费、荣誉津贴、住房、医疗、工伤、困难补助、休假疗养、走访慰问等九个方面。据相关信息说,这在全国属于首例。

  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尊重劳动和劳动模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标志,因为“劳动创造世界”,如果没有人类的辛勤劳动,那么文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进步、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劳动都是得到尊重和推崇的,而与勤勉劳动相对立的懒惰,始终受到鄙视。在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里,更是如此。

  尊重道德和道德模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标志,因为正如伟大列宁所说“道德能够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地方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道德”、“反道德”,以邻为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人利己,那么生活在其中就会感到非常痛苦,而只有在一个充满高尚道德氛围的地方,才是最能够使人感到幸福的。

  所以社会文明进步,就应该是,也必定是“劳动”和“道德”两个方面都进步,都完美。

  “两种模范”的一致性

  通常情况而言,“劳动”真正好的人,“道德”也一定错不了,不能想象一个道德方面很差的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劳动会好;

  同样道理,“道德”真正好的人,“劳动”也一定错不了,不能想象一个劳动很差的人——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偷奸耍滑、偷工减料的人,道德会好。

  我们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情况:那些列年被评选上的省级的、全国的劳动模范,通常在道德问题上也是很有说服力的,通常都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助人为乐、公而忘私;同样,那些被评为道德模范的人,有的看起来好像是在某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一个特殊问题上,尤其是一个“突发事件”上显露出来的。其实从本质上看问题,一般都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积累”是原因和前提,“偶然得之”是后果和结局。没有那些“原因和前提”,“后果和结局”是不可能出来的。

  比方说保定的“油条哥”刘洪安,2012年他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模范”,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他用“诚信”的长期实践来成就他的人生价值,在仍然有许多不法商人用“复炸油”甚至“地沟油”的社会现实情况下,他自觉拒绝那些做法,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取得了无可争辩的典型意义。——这同长期在劳动中成为“模范”,当然具有同等意义和价值。

  因此河北把这样两种模范相提并论,同等待遇,是非常科学正确的做法,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不仅仅是“善有善报”

  “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两种模范相提并论、同等待遇,有人说这可以叫做“善有善报,好人好报,恩将得报”,不错。

  生活中最荒唐最可怕的是“善无善报,好人坏报,恩不得报”,因为那样,是非善恶就颠倒了。而是非善恶颠倒的必然带来的坏结果,就一定是:好人好事越来越少,坏人坏事越来越多——那样的结局,任何国度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容忍的!

  “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两种模范相提并论、同等待遇,其最积极最可贵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社会引导”。

  社会引导好,人民之福;社会引导坏,人民之祸。这是有许多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的:“文革”十年浩劫,“斗斗斗”成了一种社会引导,于是天下大乱,使得中国社会走向正常的对立面,产生了人民思想混乱、青少年迷茫消极、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严重后果,“殷鉴不远”,沉痛莫名,不可忘却!

  我们今天,把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相提并论,高看一眼,厚待一层,使得他们更加受到社会的尊崇。社会的正气就一定会更加高涨,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就一定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更加涌现出来。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人生在世,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加以思考并且作出抉择的事情。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劳动模范”也好,“道德模范”也罢,他们都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也是平常人,他们与我们绝大多数公民一样,有自己平凡的日常的生活,一样的吃喝拉撒睡,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有工作难题。生活烦恼,所不同的是,他们比平常人有而且甘愿有更多的辛勤辛劳,吃亏吃苦,有更多的失去,更多的牺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都有资格有可能成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

  但是,在实际生活里,人人都当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不可能,也不能和没有必要这样来要求我们的人们,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提倡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学习、效法、看齐。“见贤思齐”是一种高尚的传统美德。

  有道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效法最高的,可能得到中间的;如果效法的就是中间的,那么就往往只有得到“下”了。——因此,人们效法的目标总是应当比较地“高”。

  经验证明:一个人,只有向高目标看齐,生活才有动力,生命才有趣味,生存才有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通过努力,成为具有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那样精神境界、工作表现和生命状态的人,达到这样的目标。应当说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可以的。

关键词:模范,待遇,道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