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老人的背后
硬件软件皆不足 李光金:说到“不适应症”,首先是硬件上不适应。公众给那位坐在别人大腿上的老人“差评”,对在公园里不顾周边人权益“自顾自High”的人表达不满,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我们的公交车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充足座位,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给老人提供足够多、更便利的娱乐场所,抢座甚至斗殴之类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硬件不足的问题,不妨算一笔账。现在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还不到20%的情况下,公共设施资源已经捉襟见肘了,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提高到1/4,待到那时,恐怕就不是“谁对谁错”这种浅层次矛盾了。 谭敏:除了硬件之外,公众心态等软件也未做好准备。中国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可许多年轻人可能还没意识到,周围老人的数量已经较之以前大大增加了,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会因此而紧张。公园里老人多,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休闲空间被侵占了;早上上班高峰碰到老人挤公交车,也认为老人反正闲着,不该这个时候出门,并没有意识到老人也有正当理由,什么时候出门也是他们的权利。 练洪洋:说到适应,老年人本身也有一个自我认识、适应社会的问题。譬如早上在广场跳舞的大妈与周边居民发生纷争,有老大妈就反诘: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早点起床?这就是老年人与社会脱节、不了解不适应社会的典型症状。他们何曾想到过,自己晚上早早上床睡觉时,很多年轻人还在单位加班或驱车在回家的路上。老龄社会来临,既要社会理解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好的养老环境,老年人本身也要改变陈旧观念,放下架子,调适自己的思维及生活方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减少不适应引起的冲突。 |
关键词:老年人,诬陷讹诈,为老不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