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更成熟更定型”的制度推进
历经35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和市场关系不顺、贫富差距过大、消极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 确立正确的目标是改革的关键所在。说到底,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既反映了改革的根本性质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现阶段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为新阶段改革确立了航标。 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是《决定》的一个突出特点。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彰显了改革在广度、深度上的不断发展。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也极为重要。《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取向,对于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无疑将产生积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市场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计划经济为主,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提出,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次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是对市场作用新的认识飞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决定》也强调,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实际上对政府的调控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决定》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更加坚定深刻。全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决定》还对“两个毫不动摇”作了更为积极明确的阐述,强调“公”与“非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些论断,有力澄清了一些关于国企、民企关系上的认识误区。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任务繁重复杂,如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赢得深水攻坚的胜利,极有必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弹指间,二十一载已然逝去,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产生了,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实践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无止境。新的时代,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挺进。(张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