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硬能力勇担改革“铁”担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1月20日《人民日报》) “中国自己拿起了手术刀。”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外媒体如此评价,道出改革决心之大,也说明改革进程之难。改革需要有效的组织力,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过硬的能力,让改革者自身硬起来。 作为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领导干部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是集体的核心。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影响着集体的战斗力。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中说道:“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作为领导一定要严于律己,否则上行下效,必然败坏党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需要的是“啃硬骨头”的决心、“涉险滩”的勇气,没有过得硬的作风,没有扛得住的信念,如何能义无反顾、攻坚克难。因此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改革攻坚战中,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果敢、坚忍、苦干、实干的精神和高超的智慧,做勇于改革的先锋和善于改革的表率。 作为领导干部,要思而后行,谋而后动。古之成大事者,莫不是先谋而后有动者。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依,没有轨迹可循,正是千难万险,千头万绪的时刻,这就更需要领导干部慧眼识英雄,在中央的领导下,汇聚智慧和力量,抓准主要矛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制订符合当地各领域、行业改革的路线图。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领导干部非有大气魄、大智慧不能成就。 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决定》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深化改革,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更加艰难。作为领导干部,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应勇于担当,奋起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担当,承担深化改革的重担。领导干部的创新就是要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应对深化改革中凸显的矛盾,才能预判改革措施的成效,才能有的放矢,深化改革工作才能事半功倍。领导干部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要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失误和挫折。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失误面前不推过,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和境界。 大海航行靠舵手,深水区的改革航程,非常考验舵手的操舵水平。领导干部,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冲在改革发展的一线,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青萍剑) |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