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穿鞋套≠不“接地气”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9 11:2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有网友通过微博曝光,“11月12日,咸阳市科协主席亚斌建带领调研组一行四人来兴平下乡调研县区科协工作,在调研过程中,一行人穿着鞋套在乡间实地考察。”官方对此回应称,当时调研组先到组织培养室参观,进入组织培养室按照要求必须穿鞋套,随后参观大棚和示范园,专家肖宝祥老师建议大家不要脱鞋套,因为地里还比较湿滑,参观完后还要进小会议室座谈。(据《华商报》11月16日报道)

  去田间实地考察还要穿上鞋套,乍一听的确不那么协调,甚至让人怀疑科协的领导们是因为怕鞋沾上泥土才这么做。俗话说干啥要像啥,去农民的地里考察就应该有一点农民的样子,如果连土都不想沾,领导们也太不“接地气”了吧!所以才有网友批评,这种“脚不沾地”的“悬浮”作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不过,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也不一定就是“真相”。仅仅通过穿鞋套这一点就判定当事人不“接地气”,似乎并不妥当。有科学界的人士解释,穿鞋套参观组织培养室是出于无菌化的考虑。按照咸阳市科协的回应,一行人先是去组织培养室参观,按规定穿了鞋套,走出实验室之后,由于紧接着还得参观大棚和示范园、去会议室座谈,就没有脱下本该扔掉的一次性鞋套。综合新闻报道和图片内容来看,官方的解释合乎情理。只要我们细心一些就会发现,报道中提到调研组成员是“一行四人”,而在照片中,包括陪同人员和摄影的工作人员在内,所有的人都穿着鞋套,最多时有六七人之多。这完全能够证明鞋套并非专门为领导参观而准备。

  由此来看,领导在田间视察时穿鞋套,并不等于不“接地气”。相反,一行人没有因为自己是上级、是客人就不遵守实验室的卫生规范,而是尊重科学、遵守规定,老老实实穿上鞋套,这恰恰是“接地气”的表现。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被困,七天没吃东西,好不容易得到一点米,让颜回煮粥喝。粥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舀粥喝,以为他在偷吃,从侧面批评了他。颜回解释,是因为房顶的灰尘落在了锅里,本想舀出来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就自己吃了下去。显然,颜回的行为不但不应该受到批评,而且还应该得到表扬,是孔子错怪了人家颜回。

  即使是孔圣人,即使是“亲眼所见”,仅凭主观判断也会冤枉好人。此次“穿鞋套考察”事件提醒我们,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大家当然可以畅所欲言,但在千里之外“看图说话”,最好还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一番研究分析。“点赞”也好,“转发”也罢,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李云鹏)

关键词:咸阳,科协主席,穿鞋套,考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