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pk台

DNA验古人真身,有用还是无用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8 11: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复旦课题组下一步还有更庞大的计划,将从三个层面立体做研究,一是中华民族形成史,二是中华家族史,三是历史人物。据介绍,“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是真实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相关的研究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无用”:浪费科研资源,并无实际价值

  “动用如此多人力、财力、物力去破解一个古代人物的DNA,让普通老百姓无法明白这背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内涵啊!”——这句新浪微博上的留言,集中体现了网友们的质疑。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王月丹博士也在博客上称,“一个重点实验室,却在做这种不靠谱的研究。”

  大庆网网友王传合对此项研究的花费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现在做一个肝病DNA检查就得两三百元,做一个亲子DNA鉴定则需上千元,研究完成总量超过1000例的DNA样本采集和分析,而且还包括古人的DNA,花费不会低于百万元;再加上4年间占用的实验器材、场地及人力等资源,折算下来可谓是一笔巨款。

  况且之前“曹操墓”就上演过闹剧,现又拿“曹操”来说事,恐怕难脱炒作之嫌。

  新浪网网友郭文婧发文称:各式各样“无厘头”的“研究”我们见过不少,比如,上海社科院张结海教授研究出“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研究出“梁山108将里有43位不是好汉”……将DNA尖端科学的研究集中在曹操家族之谜上,让人禁不住怀疑,复旦大学的教授们会不会也在做类似的“研究”?是不是借高科技、搞学术之名“向上面忽悠一大笔钱”?

  海外网网友郭元鹏则表达了另一种担忧——这会不会掀起新一轮的争名人、建故居热潮?他提醒大家不能忽视另一个新闻事实——曹操的故乡亳州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已经准备恢复“曹氏故居”的建设,规划投资将达到2亿元,占地400多亩。如果下一步再研究孔子、尧、舜、禹的DNA,那么类似的行为岂不是会出现更多?

  “有用”:跨界融合,是历史研究的一种突破

  “网络上的种种质疑,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对科研资源乱用和学术腐败的担心。”搜狐网网友温江桦这样分析网友对该研究的反对声音。他认为,对话要有对话的语境,交流需要交流的规则。对复旦大学课题组的研究,在学术研究的框架之内进行对话,大可质疑其研究方法如何、结论有几分可信度;若用世俗的眼光肆意打量学术研究,则难免“鸡同鸭讲”,不仅不能达到对话交流的效果,而且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中国青年网网友李大超对为什么选择曹操家族来做“亲子鉴定”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曹操家系是帝王家系,家谱记载比较全;另一方面,由于对曹操这个人的评价一直存在历史争议,愿意假冒其后代的人不多,可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此外,曹操宗族墓的墓葬集中,保存得相对较好,材料也比较丰富。可见,选择曹操作为研究的题材与“炒作”无关,仅是这种研究工作本身要求所致。

  新华网网友江德斌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肯定了复旦大学的研究:采用DNA检测,是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与现代基因检测手段的结合,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是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一种突破。

  深思:“实用”不是判断学术研究价值的唯一标准

  综观以上的争议,不难看出,是否“实用”,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的确,从“实用主义”角度讲,研究曹操的DNA,在当下确实看不到多少实用价值——它既不能用来吃喝,又不能治病救人,更不能直接提高生产力造福于人类。但是,如果过度强调学术研究的“实用”,凡事先问“有用没用”,没用的话就“痛骂”,这就很容易陷入庸俗、肤浅的“功利主义”泥潭。

  正如中国网网友王传涛所言,学术研究,并非只有对生产力有现实的提高作用才有意义,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对社会长远的影响。如果目光短浅,仅仅局限于当下,因“烧钱”、“不实用”就否定学术研究的意义,则无异于是在否定社会科学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另外,在科学研究中,一味地以“是否有用”决定取舍,容易忽视对真理的探索求证,忽视对客观世界、人类自身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开拓,难以在知识和精神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感叹,“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往尘世之外瞥上一眼。”现今,我们在许多学科领域创见匮乏,很可能就与凡事都要先问“有用没用”有一些关系。

  编辑/整理梅刘柯 张博

关键词:曹操家族,DNA,复旦课题组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