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男子反对女儿上大学 称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对话] 玲玲父亲: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在与成都商报记者的交谈中,玲玲父亲不断冒出惊人之语。 记者:很多家是农村的父母都认为知识改变命运,都希望娃娃能考上大学,你为什么不这样想? 玲玲父亲:就算10个父母有9个都这样想,我也要做特殊的那一个,我坚定地认为读大学没得用。 记者:你是不是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赚到钱就可以? 玲玲父亲:是啊,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我们门口捡垃圾的每年都能赚两三万,很多大学生出来都赚不到。 记者:反对女儿读大学,会不会是舍不得钱? 玲玲父亲:我是也有点舍不得这个学费,我的钱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为啥子要白白丢给大学?读不读大学可能过的生活都一样,那为啥要绕一个大圈子?我都养她到18岁了,也尽到责任了。 记者:有没有想过,也许女儿读了大学,毕业后有可能发展得很好,能赚更多的钱,命运就得到改变了? 玲玲父亲:你能不能保证读了大学以后就一定有出息?那么多人毕业找不到工作,我对她(指玲玲)没得好大信心,我为啥选择这么有风险的事? [编后] 读不读大学何妨让孩子决定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文中的父女大概已辩论了很久。很难想象,在2013年,我们仍要辩论这个话题。但就全国范围来说,父母在子女考上大学后不让读,却也不是个案了。 父亲的逻辑看似无懈可击。四年大学要花8万,打工4年可以挣8万,这样相差16万,可以买房付首付了。而读完大学,谁也无法保证一定能找到工作,而找到工作也许挣不到很多钱。 不要嘲笑这个逻辑。这位父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生活中的“发展主义”,成功和幸福,最后要变为可量化的金钱,并且以增长率来作为指标。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多了三五千,就可以等于开心。三十多年来,这种逻辑已经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读书不会直接带来钱,这个意义上这位父亲是对的。它甚至也不一定会间接地、最后“曲线上升”式来换取更多的钱。说到底,它具备压根就和钱无关的价值,它是另外一种快乐。走在街上,抬头看见蓝天白云,鸟儿飞过,这种快乐值多少钱?除了钱,生活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事。读书的“有用”,说到底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难以量化的一种滋养。 在上大学到底是否值得的争论之外,其实隐藏着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如何做父亲?父母是否有权替子女做出决定?我们的社会,为了出人头地而强迫孩子读书,酿出了一些悲剧;父母如果觉得读书无用而禁止子女去读大学,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子女并不是父母的财产,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生命自主权,为何不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呢?(张丰) (玲玲系化名) |
关键词:成都男子,女儿,大学,捡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