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医生“黑名单”不能光说不练
10日,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受国家卫计委委托,该协会已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结果的同时,医生“不过关”的原因也有望对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在两年一次的考核中,因医德医风问题未通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8月12日新华网) 这个消息的确很令人期待。目前我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200万,一旦“黑名单”制度建立,他们的信息将全部“留底备案”,有医德医风问题的医师即使前往其他地区执业,当地主管人员就能一目了然看到该医生的“历史问题”。 可是,在去年7月19日,《广州日报》题为《医协拟建医生“黑名单”》的报道中就已经说,针对医德医风的监督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表示,正在考虑制定医生“黑名单”。同样是中国医师协会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同样是同一个话题——医生“黑名单”,令人意外之余颇多感慨,表态了一年的医生“黑名单”究竟在哪里? 医德医风,始终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一个社会热点。医患关系紧绷如弦,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积重难返,一些公立医院“为人民币服务”的医改歧途,医药行业屡禁不止的回扣暗潮,都让百姓对医疗行业颇多抱怨;而近期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贿赂门”等一系列丑闻,更令医疗行业“雪上加霜”。而这,当然与有关监管部门监督的决心和魄力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几年,有关部门打击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声响似乎很大,但显然,“高举轻放”式的整治,根本没有多少的震慑力,各地医院领导因为商业贿赂落马甚至是群体性落马那是前仆后继。 那么一年前“拟建医生”,到现在该协会再次表态,这样的“旧新闻”令人感触良多的:建一个医生“黑名单”都说了一整年多还不见“踪影”,可见想真正建立有力度、有作用的监督是多么难。 其实,假若真的建了所谓的“黑名单”,又能如何呢?今年6月的《南方周末》曾披露,鲜为人知的是,在卫生监管层面,一个对公众更为重要的全国“假医生”黑名单早已悄悄建立。按照黑名单本身的“说明”,凡列入黑名单的假医生,经相关卫生行政主管机关授权,要被公示和曝光。但被公示和曝光的却寥寥无几。对外界而言,完整的黑名单更是一个秘密,即使卫生系统内部人士也知之甚少。实际上,只有购买了医师联网系统,有了“电子钥匙”和密码后才可能看到这份黑名单。同样的道理,如果医生“黑名单”真的建立了,如果大伙看不到、查不到,那也是浪费表情。(吴杭民) |
关键词:医生,黑名单,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