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堂馆所花样翻新就能规避禁令?
记者在安徽某县采访发现,豪华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前竟无一块醒目的标识牌,甚至一些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据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搬进去后至今没有挂牌。(8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李克强同志在当选国务院总理时曾对记者说,要约法三章,其中第一条就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中央近期再次出台严规,禁止各地新建楼堂馆所。各地明目张胆建办公楼的现象有所收敛,但豪华的机关伙食团、用于办公用的“市民服务中心”不断跳入人们眼球,一些地方和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奢靡之风未得到彻底遏制,奢华之风由明转暗,究其原因,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思想在作怪。 所谓“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看来,“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是群众不欢迎且劳民伤财、奢靡浮华且无效可用的怪胎,它是少数人思想上封建迷信,行为上不理朝政,本质上腐化堕落的真实写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破除“四风”问题,要从思想上、源头上、机制上着力解决“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 解决“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群众不需要“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尽职履责做好工作,不搞花架子,不拆戏台子,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要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广大干部要淡化“做官”理念,增强“为民”意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要有走出机关门,走进农家们的勇气,问需于民,施政于民,服务于民,为民造福,切忌闭门造车,不顾群众死活,劳民伤财。三要真心为民,心系群众。党员干部心里要牵挂着群众,要容得下群众,把群众的冷暖视为己任,把群众的要求当做我们的追求,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我们工作的好坏,实实在在当好公仆。 解决“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从源头上要建立科学民主决策体系。科学民主决策是防止出现“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法宝。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防止个别领导干部决策想当然、拍脑袋。要做到决策前征求意见,实施中搞好跟踪调研,完成后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苗头,及时制止。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吃饭穿衣量家当”,防止“大跃进”现象出现,搞建设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总体需要和总体承受能力来决定,不要盲目上马,劳而无功。三要强化决策监督。要创新民主决策机制,推行党代表常任制度,邀请群众代表、网友等社会人士参与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会,公开透明决策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把“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卡死在萌芽状态。 解决“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从机制上要创新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考核干部要从过去简单的GDP数字论转向现在科学的民生论,更要注重干部实绩的认可,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不给“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留空间。一要走群众路线。考核干部要征求群众意见,邀请群众“评”成绩,把干部的成绩“晒”给群众看,让群众来评判干部的成绩是否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请群众来当裁判,让群众给他们亮分,打破传统的干部考评制度。二要走专家路线。优化干部考核组成人员,聘请专家“鉴”成绩,让专家学者去鉴定和评判干部的实绩是否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给组织提供选好人、选能人的依据,让“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无路可逃”。三要走问责路线。干部的成绩单是否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还要用历史来检验,要建立问责机制,因主观因素决策失误导致出现“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不论他官居多高,都要问责,制止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代价让干部“升官发财、飞黄腾达”,有效制止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出现。(胡永生) |
关键词:新建,楼堂馆所,形象工程 |